为人父母,最关心宝宝的成长,最忧心宝宝的健康,最担心的就是宝宝生病了。但是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从不生病是不可能的,而当宝宝生病时,除了及时就医外,家庭中也应该有自己的小药箱,这样才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近日,南医大二附院儿童医院儿科的龚晶副主任医师,和妈咪们分享了一下自己的儿科小药箱,龚晶医生不仅给爸爸妈妈们介绍了各类常见药物,更提醒了不少注意事项。
退热药
最常见的退烧药有两类,一类是对乙酰氨基酚,另一类则是布洛芬混悬液。前者包括我们熟悉的泰诺林、百服宁,后者则包括美林、恬倩等。
此外,爸爸妈妈有时候也会用到一些肛栓类药物,这种药不必口服,只要直接从肛门塞入给药即可,药物溶化后直接被肠道吸收,效果也不错。在退热药中的呆包就是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和双氯芬酸的栓剂。
●注意事项
1、一般来说,宝宝体温在38.5℃以下都只需要物理降温,38.5℃以上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
2、退热药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服用,不要连续大剂量服用,以免孩子发生虚脱。
3、给宝宝服药时,不仅要注意药物的商品名,还要注意化学名。有的药物商品名不一样,但化学名一样,意味着它们实际上是同一成分,如果一起服下去可能无形中造成药物摄入过量。
防惊厥药有些宝宝在发热时可能发生惊厥,通常这种情况只要物理降温,必要时口服退热药,不要在发热时继续“捂汗”,就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其风险。但因为其有一定的遗传性,发病机制也不完全清楚,仍有一些宝宝会反复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用到防惊厥药。
常用的防惊厥药叫鲁米那,或者叫苯巴比妥,这种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以自己随意服用。但如果医生建议你给宝宝使用该药物,那么家庭药箱里就要注意保留了。
感冒药
常用的感冒药包括艾畅、惠菲宁、小儿氨酚黄那敏等等,另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如安儿宁、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等。一般家里准备一到两种即可,不过这些药物,针对的类型也不太一样,使用前一定要阅读说明书。
●注意事项
1、宝宝应用专门的小儿感冒药。
2、有些感冒药里含有退热药成分,但并不能取代退热药的作用哦。所以宝宝体温不太高时,服用感冒药配合物理降温即可,不必额外服用退热药。如果温度真的很高,那么还是要服用专门的退热药。
3、如果是中成药,通常会针对不同的感冒类型,如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使用的中成药就截然不同。这点要注意区分,不然可能用药后效果依旧不佳,甚至越来越重。
止咳药
针对咳嗽使用的药物同样也包括中药(中成药)和西药。
西药类的常用的有易坦静、愈美颗粒,另外还有沐舒坦口服液。另外还有一些含激素成分的,那主要是针对因为过敏原因引起的咳嗽(或其他呼吸道症状)患儿,比如雷诺考特、内舒拿等。如果是咳嗽伴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孩子,家中还需要常备一些平喘药,比如舒喘灵、美普清等,还有一些气雾剂如普米克、爱全乐、特布他林等。
常发扁桃体炎咽炎的孩子,家中可备一些银尔通喷剂、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等。
●注意事项
1、止咳药其实分镇咳药和止咳药,对于小宝宝很少会用到镇咳药,如果要用也必须经由医生诊断后使用。痰多的孩子更不要用镇咳药!
2、偶尔轻咳一两声关系不大,因为咳嗽本身也是呼吸道一种有自我保护作用的反射机制,可以把呼吸道中的异物(例如痰液)排出,所以不要什么咳都“强止”,那样并不一定是好事。
3、一般的感冒咳嗽,在感冒痊愈后即便咳,也会逐渐减轻,持续时间也不会太久。如果感冒基本好了,持续咳嗽仍超过半个月,那么咳嗽很可能和感冒无关,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
胃肠道药物
宝宝如果经常厌食,家中可以备一点醒脾养儿颗粒、脾可欣、同笑、健胃消食口服液,或者王氏保赤丸。如果宝宝吃多了,食积,那么可以用一点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或者健胃消食口服液。
宝宝很容易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腹泻,所以妈咪爱、米雅、宝乐安、思连康、培菲康等腹泻微生态调节剂,家中应该常备,当然,一般情况备一种就可以了。
同样的,止泻药可以选择含蒙脱石成分的药物混悬液,因为宝宝便秘也很常见,除了上面提到的微生态调节剂,还可以准备一样开塞露,或者乳果糖口服液。
●注意事项
1、对于厌食或者积食来说,重在生活方式上的预防和调整。首先要给宝宝养成定时定量吃饭的好习惯,不良的喂养习惯与暴饮暴食,往往才是罪魁祸首,而这种并不能通过吃药来改变,需要生活方式的调整。
2、在宝宝发生腹泻时,一定要注意及时补液,但不一定要立刻止泻。这一点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
外伤急救用药
宝宝很容易发生跌打损伤,所以首先要准备一些外用药,比如万花油、云南白药气雾剂。常用的烫伤药包括蓝油泾、美宝湿润烧伤膏、喜辽妥、绿药膏等,家里有一种就足够。
红屁股主要用鞣酸软膏。
其他皮疹问题建议先去皮肤科就诊,因为皮肤问题“让医生看到”非常重要,即便是相似的皮疹,背后原因也会差很多,所以不诊断就用药是非常危险的。
●注意事项
1、外用药也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不要因为是外用而非口服,就随便用哦。
2、发生烫伤时,最重要的是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使烫伤局部降温。如果烫伤范围小可以擦点烫伤药膏,如果范围大一定要就医,而且就医前不建议涂抹大量药膏,以免影响医生肉眼观察和诊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