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居家养老 不再依赖政府“单腿走路”

2017-01-10 11:13:22来源:新京报

北京,作为一座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居家养老”这一课题,自2009年起即已摆在了主政者案头。

2015年,《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通过,标志北京将“居家养老”放在与“机构养老”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连续两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实施开展执法检查。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多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方,已由专业机构取代了旧有的“行政供给”;政策层面,亦在通过上门医疗合法化、子女可带薪照护老人等,不断探索“破冰”。

昔日居委会兼职运营的“托老所”相继关张、专业运营的养老驿站渐渐兴起的背后,是养老服务正在逐步摆脱政府“单腿走路”的转变。

现状

老年人社区内接受养老服务

一套普通的居民住宅,成了20多名老人的“家”。

在朝阳区珠江帝景某栋一层的三居室中,配备了智能床垫、蓝牙应急呼叫器、摔倒探测器等设备,这里既可以为失能长者、失智症长者提供全天24小时托管服务,也可以接受老人来此短期住宿。

“不离开家,也不怕没人管”,一位老人说,老了还是希望能跟孩子离得近一些,自家小区里有个驿站,子女来探望也非常方便。而在驿站中,还可以和老年人朋友一起做做手指操,或者聊天、打牌。

这一由专业化的机构“清檬养老”承办的养老服务驿站,是由朝阳区民政局进行业务指导。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清檬朝阳区珠江帝景驿站已为珠江帝景及周边社区1000余位老人提供了居家照护、健康管理、健康餐配送、上门助浴、上门理发等服务。

在朝阳区的三里屯幸福夕阳托老中心内,有另一番景象。在约50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提供老人所必需的居家养老项目,还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推行老人互帮互助,促进交流,增强老年人满足感,确保心理健康。

特别是针对老旧小区行动不便的居家老人洗浴和出行需求,该中心购进便携式床上助浴设备、爬楼机,开展助浴服务,还根据居家老人需求尝试开展了夜间陪护服务。

经验

托老所曾“花钱不叫座”

据北京市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3.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3.4%;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6.2万,占老年人口的17.9%。

居家养老,被视作实现老有所依的方式之一。北京市早在2009年就出台《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九养”)办法》,要求社区建立养老券制度、设立老年餐桌、建立社区托老所等设施。《办法》称,“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将托老所基本覆盖至全市城乡社区(村)。”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龄事业被认为是“花钱”的事业,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底北京提出“九养政策”中,有一项就是要在城乡社区(村)建托老所,设想托老所内设有一张或多张床位,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2010年,全市各街道、社区的托老所相继成立,当年4月,全市托老所数量已达2484家。

统计显示,2016年市财政安排支持老龄专项资金12.88亿元,较2015年增长27.3%;其中居家养老投入8.52亿元,较2015年增长17.8%。

数据的上升未带来实质性变化,2016年11月,曾有报道称北京市自2009年起,陆续建了2000家托老所,目前只有70家活下来。日间照料所也被指“空转”,有老人表示,日间托老所的开门时间与子女工作时间冲突,且不负责接送,最终只得雇保姆照顾。

北京市审计局2015年的审计结果也显示,北京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的床位空置率很高,远郊区床位空置率达60%,城六区床位空置率也有57%。

有专家指出,通过行政供给增加床位数的方式,并不能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真正需求。例如政府先拟定一个增加居家养老照料床位的目标,再往16个区分配下去,之后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并给予补贴,最终完成总量增加的计划。然而,专业照料人员和环境设施等均未能跟上,也就是没有按照老年人的需求进行配置。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京津冀签署智能化居家养老合作备忘录 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民政部门负责人26日在天津签...【详细】
长江重庆段现近万平方米漂浮垃圾带 据受长江上游强降雨影响,7月17日开始,大量漂浮垃...【详细】
环保部门不履职公民可向监察机关举报 记者21日从环保部获悉,为切实保障公众参与和监...【详细】
中国拟禁止虚假宣传化妆品功效 “一周美白宛若新生”“28天弹走皱纹”……长...【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