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2016-06-30 15:08:14来源:健康台

一、大会简介

2016ABS(AmericanBrachytherapySociety)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WorldCongressofBrachytherapy)6月27日-29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此次大会聚集了38个国家的832位代表参会,其中52%的代表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粒子介入治疗协会主委张福君教授的带领下,中国代表团有34位专家参加,包括北医三院王俊杰教授、北大口腔张建国教授、东南大学郭金和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王娟教授、山东大学二院李玉亮教授、吉林大学三院盖保东教授等。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牛立志院长(右)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分会粒子介入治疗协会主委张福君教授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中国代表团的专家:盖保东、牛立志、张建国、王俊杰(从左到右)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中国代表团的专家:牛立志、王娟、郭金和、盖保东、张宏涛(从左到右)

大会第一天上午,由主要开展近距离治疗的10个国家的分会主席分别介绍本国近距离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其中,张福君教授代表中国放射性粒子协会介绍了中国关于3D打印放射性粒子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两项特色治疗,引起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

二、会议主题

1、前列腺癌的近距离治疗

这是近距离治疗开展最早、最成熟的治疗方案,在前列腺治疗中,现在强调外放疗加放射性粒子治疗比单纯外放疗长期疗效要好;特别是对低危中危的前列腺癌患者,其长期疗效尤为明显。同时,与手术和外放疗相比,其副作用(尤其在性功能方面)影响小。

在外放疗或基础治疗失败的情况下,放射性粒子治疗作为一种挽救措施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

2、乳腺癌治疗专场

对保乳手术后进行常规外放疗的患者,最让人担忧的是外放疗对乳房皮肤损害大。然而,采用近距离放射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对皮肤的损害,也可减少其局部复发率。

3、其他肿瘤

同样的,在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皮肤肿瘤以及直肠肛门肿瘤方面,近距离放疗比单纯外放疗,其对周围组织影响小,而在肿瘤组织局部剂量高。因此,更精确的放疗将会使得副作用更小,长期效果更好。

最新研究提示,各器官的近距离治疗已经转向组织间插入的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为主,这就要求更精确的穿刺,更均匀的分布。从各个器官治疗发展看,组织间插入近距离治疗成为目前发展的方向。

三、仪器设备

美国本土同样有很多厂家生产放射性粒子和近距离治疗的仪器。有趣的是,美国的粒子大部分以粒子链的形式存在,优势是粒子植入人体后分布均匀,不容易移位。美国不仅有低剂量的Iodine-125,也有高剂量的Palladium-103。国内人比较熟知的Iodine-125半衰期为60天,然而,鲜为国内人熟知的Palladium-103,半衰期为16天;Iridium-192半衰期为74天;Gold-198半衰期为2.7天;美国现在可提供不同剂量和半衰期的粒子种类,而中国只有Iodine-125一种。

另外,在乳腺、妇科、头颈部、皮肤和直肠肛门肿瘤中,都有设计不同的粒子治疗装备,比如乳腺有球囊式的粒子植入方式,目的是防止皮肤受到照射剂量,使粒子只照射到肿瘤床。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还有一个有趣的粒子装备,它将粒子链做成缝线,与缝针一起,当外科医生无法将肿瘤切除的时候,用缝针穿过肿瘤,将粒子链放置在肿瘤组织里,这样就能更加精确地采用粒子治疗肿瘤了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下图病例,肺癌手术中胸壁残留肿瘤无法切除,用缝针法将粒子放置在肿瘤中进行瘤床治疗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在美国召开中国三十多位专家与会

牛立志院长与外国专家

四、参会感受

参加2016年ABS世界近距离放疗大会,感受颇多——

1、首先近距离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前列腺、乳腺、头颈部、妇科、皮肤都有应用。

2、粒子种类颇多,粒子链、粒子输送器以及导引器在美国应用丰富。同时,美国高剂量粒子的应用会比较多。

3、大会注重培训,尤其是对初学者的培训非常重视,有专门的培训讲座。这是今天参会最大的感受。在正式会议的前一天,就有学员参加了大会安排的培训项目,会议期间也有培训安排,甚至有人手把手教学,讲解各个肿瘤的相关知识。在操作这一块,我也亲自体会了一把。

4、中国目前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虽然只有I125低剂量植入治疗,但是我们的工作已经受世界瞩目,包括3D打印放射性粒子治疗和放射性粒子支架治疗两项特色治疗,尤其是我们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的效果和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关注和认可。


推荐阅读:徐克成治癌每日谈:要“共存”不要“歹活”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魏文强教授课题组食管癌筛查研究结果被(PDQ)收录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癌症之一,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详细】
美国进行世界首次HIV阳性患者间肝脏移植 【环球网报道记者李德意】据台湾“中央社”3月31日...【详细】
北京朝阳社医院能看美国专家号 在朝阳社区医院就能看美国专家号,朝阳社区卫生服...【详细】
美国癌症死亡率又下降 美国风靡世界的代表除了诞生在好莱坞的超级英雄,...【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