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潺潺,绿林掩映。这是四川省都江堰市柳街镇水月社区一处普通的村民院落。但两年前,这里还是苍蝇乱飞、污水遍地的安置回迁村。
48岁的村民王永昌告诉记者,两年前,村管委会带头做爱国卫生环境清理,按人头每个村民每月出20元钱做公共基金,每周每月按卫生评比结果发“奖励金”。“像以前村里人得的腹泻这种传染病也少了。现在环境好了,游客还多了,我们不用出村一年就有几万块的收入。”
打造健康城乡是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机“细胞”。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指出,我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在60%左右,处理污水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2%。
以杭州小营巷的优良卫生治理传统为基础,浙江省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贵州省展开“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爱国卫生工作注入共建共享的新内涵。专家指出,从改水改厕等小环境治理,到健康产业、健康生态的良性循环,我国新形势下的爱国卫生工作找准突破口,打造出健康城乡“升级版”。
国家卫生计生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国家卫生城市比例达到46%,国家卫生县城(乡镇)比例达到3.58%。“面对工业化、城镇化等健康挑战,爱国卫生运动等公共卫生工作体现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制度优势,抓住了‘预防为主’这一公共卫生事业方针的‘法宝’。”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说。
“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写好社会治理‘大处方’必不可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我国将继续加大卫生乡镇标准化建设,利用信息化、科技化等现代手段推动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服务管理的转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