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大多数都会有晨练的习惯,坚持晨练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过,老年人晨练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只有这样才不会适得其反,出现反效果。下面一起来看看老年人晨练应该注意什么吧。
老年人晨练的好处
科学晨练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通过晨练活动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水平,提高机体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的转换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能使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使大脑和神经系统在紧张的工作过程中获得充分的能量物质保证,据研究,当脑细胞工作时,它所需的血液量比肌肉细胞多10—20倍,在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50%,科学的晨练能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系统过程紧张,可以消除疲劳,使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改善运动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晨练活动,可使肌肉组织的贮氧能力提高,改善肌肉组织的能量供应,增强肌肉组织的耐久力,从而使肥肉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和力量增大弹性提高,肌肉变得发达,结实而有力。据测定,一般人的肌肉重量占体重的40%左右,而经常锻炼的运动员的肌肉重量可达体重的45—50%。
晨练还能改善骨骼的营养状况,增强物质代谢,使骨骼 有机成分增加,并可改善骨骼肌与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柔韧性等,从而可提高骨骼抗弯、抗拉、抗折、抗压和抗扭能的性能,同时还可以提高关节和韧带的运输的幅度、灵活性和准确性。
晨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科学的晨练活动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使氧气的吸入量增加,提高人体供氧能力,国际著名的德国医学教授赫尔曼指出:“慢速长跑是保持健康的最好的手段,关键是氧气,健身跑时的供氧比静坐时8—12倍,经常晨练的人,呼吸系统老化速度比不晨练的人慢1倍。
提高和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晨练活动,不仅可以加强新陈代谢,而且改善血管的弹性,提高血液量,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摄氧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运动时心脏每分钟输出血量是平时输出量的8倍,所以,平时不爱晨练活动的人,稍微活动就出现心跳加速、气促、胸闷、头痛等现象,而晨练者由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血流量增加,从而使心腔容量增大,心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跳次数减少,休息时间延长,久之,会使心肌纤维变粗,心肌发达。
老年人晨练的原则
因人而宜: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自然需要坚持的原则也不同。中老年人在选择锻炼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据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基础、生活条件等情况来确定。锻炼项目应使全身都得到活动,动作缓慢柔和,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剑)、门球等。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过大,以策安全。从主观感觉来说,合适的运动负荷应该是锻炼后睡眠正常、食欲良好、精神振奋、情绪愉快。
持之以恒:任何科学的锻炼方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日本科学家曾观察到,让受试者每周3次进行步行锻炼,15周后最大摄氧量增大到12%。然后中止运动6个月,最大摄氧量恢复至和锻炼前相似。人的组织器官是“用进废退”的,坚持经常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肺活量加大,心血管功能加强。如果长期不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消退,体质也会逐渐衰弱下去。因此,坚持经常锻炼是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时间安排上可每天进行,也可每周不少于3~4次。
循序渐进:锻炼的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身体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锻炼方法。人体机能的提高有一个逐步适应与发展的规律。中老年人新陈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各器官系统机能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锻炼者对活动方法和运动负荷等,应逐步合理地提高要求,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一个没有锻炼基础的人,开始时应选择散步、短距离慢跑或走跑交替等活动,然后再从时间、距离、强度上逐渐提高。已有锻炼基础的人也要注意合理的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运动量和强度,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老年人晨练的注意事项
准备活动不可忽略。运动前您一定别忘了做准备活动,活动活动腰部与四肢,搓搓手,揉揉脸和耳朵,全身的血液循环畅快了,您再进行下一步的运动。这样也可以避免扭伤和拉伤。
起床后莫急于运动。有的朋友喜欢起床后立即开始锻炼。可是,早晨刚起来时,人体的各脏器还没有进入"战备状态",难以适应大强度的运动,因此,需有一个逐步调整的过程。您不妨在起床后稍休息片刻,做些简单的家务,然后再出去晨练。
晨练要在日出后。很多朋友在天不亮时就已走出家门开始锻炼了,说实话,这劲头咱敬佩,可这样做确实不太可取。因为黎明前或天蒙蒙亮时,空气并不新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还比较高。日出后,植物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氧气逐渐释放,空气质量才被逐渐"改良"。所以,运动医学专家一般都建议太阳出来后您再去运动。另外,早晨气温低,室内外温差悬殊,这会儿出去锻炼,容易受寒感冒,或者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所以春天时,您不妨把晨练变成上午锻炼,吃过早饭后,歇一会儿再出去运动。这样您也不用担心低血糖的发生了。
推荐阅读:小满节气你吃过荸荠冰糖藕羹吗?适合小满节气的五款食谱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