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约前215年—约前140年),古代医家名。西汉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扁鹊脉书。后因故获罪当刑,其女缇萦上书文帝,愿以身代,得免。《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
淳于意,西汉时期的名医,与张仲景、华陀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临淄人,因曾任齐太仓令,又称“太仓公”“或仓公”。曾拜公孙光、公乘阳庆等名医为师,学习黄帝、扁鹊的脉术。精于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于世。
品格高尚,不愿做贵族奴仆,先后拒绝了越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齐王的征召,甘愿长期在民间行医。为人治病,十分仔细、认真,总是详尽记述病菌人的里居、上龄、病况、医疗经过,以便进行综合诊治,同时也由此积累了不少宝贵资料。
仓公是目前已知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创用“病历”的医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二十五个病例,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病史记录。
由于不事权贵,被富豪罗织罪名,诬陷入狱。小女缇萦上书汉文帝,为父申诉不白之冤,愿以身赎父,文帝哀其心意感人,遂赦免了仓公。班固有诗赞曰:“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推荐阅读:关于藏医药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