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永远是最主要的,没有人看着,你也不会少做一个动作,这叫人文的素养,道德的约束。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永恒主题,是医院发展必须坚守的底线和生命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在“2017年医院质量与评价国际讲坛”上表示,现代医院管理者要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眼光,中日友好医院愿意通过论坛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共促医院管理现代化。此次论坛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国际医疗质量协会(ISQua)具体指导,医院管理研究所、中日友好医院(以下简称“中日医院”)、上海创新医学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主题是国际视野与中国实践。此次论坛是国际医疗质量协会第一次全程参与的在中国国内举办的论坛。
国家卫生计生委(以下简称“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表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示精神,需要有现代医院评审评价方法。“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今天,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科学客观的外部评价模式结合有效的内部管控机制,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院改善服务流程,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
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发达国家,每1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1名有可能受到患者安全威胁,患者安全范畴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达到15%左右,全球每年医院内医疗差错可以导致4万到10万患者死亡。
国际医疗质量协会评审委员会主席克拉克(Stephen Clark)认为,关于患者安全,涉及两个重要问题,即,患者有权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责任照顾自己。克拉克说,在英国,患者被要求建立自我照护的观念和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WHO)驻中国代表处卫生系统和卫生安全组项目官员张拓红表示,有关患者安全,有三条关键信息:出错是人之常情,患者安全是世界性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患者安全问题出在管理上,好的管理体系能减少错误的发生;目前有很多现成的管理工具和办法来减少错误。在2002年第55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一个决议,督促各个成员国关注和解决患者安全问题,患者安全问题正式被提出。
WHO在患者安全方面开展的第一项全球行动就是“清洁卫生更安全”,也就是我们把手洗干净,就能解决很多患者感染的问题。每年5月5日,WHO会开展全球性的手卫生行动。第二项行动是“安全手术拯救生命”,出台了患者安全标准化流程,有详细的安全手术核对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管理上的失误。第三项行动,叫“用药安全”,“这是我们现在最关注的一项患者安全的挑战。”张拓红说。
用药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张拓红介绍,不完全用药、用药错误,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产生医院感染、医院伤害的主要原因。“全世界有超过50%的药物在开处方,或者是分配、分发、销售的过程中都是不当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药物有50%没用对,或者没发对。每年,全球与用药错误相关造成的损失达120亿美元。”张拓红说。
WHO强调病人在患者安全方面应发挥作用,2017版的《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中,也明确列出“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据介绍,乌干达会把患者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在马来西亚也有一些具体实践,比如,在预防患者跌倒和用药错误方面,要求医生在病房要花30分钟到1个小时,与曾经有过摔倒或错误用药经历的患者沟通,了解曾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避免。再比如,教育患者、家属穿防滑鞋,教育患者一定要记清楚自己的药,要核对后再吃。“做一些很小的事,就可以预防用药错误发生,比如说看清药品的有效期,不要全家都吃一种药等。”张拓红说。
在医院质量管理上永远需要慎独精神
WHO明年将就患者安全问题出台《患者安全主题框架》。这个仍在草案阶段的框架包括三个主要内容:由医务人员、医院、医疗机构主导的医疗安全,患者参与的患者安全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王辰在致辞中说,中国的医院跟国际上很多医院分属不同的系统,因此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国际上在医院管理上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思考。“中国的医院管理做出了很多探索,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间,中国的医院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跟国际上比,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中国怎样设计出一个更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这个系统下更好地进行医院管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王辰说,“在医院管理中有两个特别需要强调的方面,一个是全球视野,另一个,就是历史的眼光。有了一横一纵的眼光,才能使我们对中国医院管理有更深的认识。我们最害怕的是既没有国际视野,又对中国的情况不做深刻的调研,而只是凭经验性的总结来左右我们的思维。”
据王辰介绍,中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学科、管理、人才四方面。“义利观是中日医院强调的,以义养利,义利并取。”中日医院强调两个管理体系:一个是业务技术方面的管理体系,比如医务、护理、教学、科研,是对患者进行医疗照护的;另一个是运营、行政和经济方面的管理体系,比如人力资源、财务、信息、后勤等,是为医务人员服务的。“这两大体系构成了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分清了逻辑框架和体系关系,对于明晰医院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王辰说。
“业务技术管理体系的照护对象是患者,因此我们要建立规范、高水平、前沿的医疗管理体系。我们强调,在医院的质量管理上,永远要有慎独精神,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人文素养永远是最主要的,没有人看着,你也不会少做一个动作,这叫人文的素养,道德的约束。医生是对健康和生命的照护者,而绝不仅是医疗技术的提供者,医疗技术永远在总体的照护中占极小部分。”王辰说。
短板需要制度保障
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服务将近14亿人口,每年产生近80亿诊疗量,所以在我们这个系统当中,如何来保障、评价系统的质量和安全非常重要。
“医疗质量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我们提出的口号是,病人安全始终是第一的。医疗质量首先要服务于病人的安全。”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说。在2002年,卫生主管部门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控制风险和控制剩余风险(未知风险),“短板需要制度保障。我们目前仍然坚持查对制度、会诊制度和三级制度。对于一些基层能力不足的时候,会采取远程医疗和对口支援等方法,来补足短板,确保质量。”
“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成果是巨大的。我们由过去28天平均住院日,缩短到不到10天,现在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在7天左右。这表现出医生队伍、医疗系统和新技术三个方面持续改善。恶性事故发生率在持续地下降。一系列数字表明,我们的系统在不断更新和提升的过程当中,而评审评价系统,对于医疗系统的持续改进和新方法的普及,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据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管理咨询中心主任陈晓红介绍,从2012年到2016年,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医院评审评价。“现代医院管理的真谛是什么?安全、质量和服务,这6个字是所有的医院都可以统一进行评价的。不论是小医院还是大医院,安全、质量、服务的标准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把这6个字拿来做医院评审评价的标准。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就应该依据标准来管理,这样就可以变碎片化管理为系统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科学管理。我们当前缺少的不是标准而是落实标准的方法,评价落实的机制,落实标准的样板医院和人才。现代医院的管理,要迈上三个台阶,第一,查找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第三,持续改进,永无止境。” 陈晓红说。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