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死亡判决书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艾滋病”三个字和死亡之间是画等号的,甚至比死亡更可怕,因为在确诊艾滋病之后,就感觉患者的每一寸光阴都像是生命的倒计时,这样的日子会使人的生活充满恐惧和绝望。但事实上艾滋病并不是死亡判决书,一般来说,从感染艾滋病毒到艾滋病发作并去世之间,患者通常有5-8年左右的临床无症状期。在这期间,患者不会有临床上的不适,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或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都含有艾滋病病毒,是具有传染性的。
进入发病期后,即使是普通的细菌感染都足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濒临崩溃。艾滋病病毒攻击的对象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没有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最终都是死于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如肺炎等。随着人体免疫力的降低,患者会越来越频繁地感染上各种致病微生物,而且感染程度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因各种复合感染或患上肿瘤而死亡。
应对艾滋病需要“防”“治”并重
临床研究课题《艾滋病合并结核病规范化诊疗方案的推广及优化研究》在全国艾滋病主要流行区进行了大样本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分析表明:抗结核治疗2周后就开始接受抗HIV病毒治疗的患者,其病死率低于8周后才开始接受抗HIV治疗的患者。这意味着,前者发生免疫功能重建的比例高于后者,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
目前国内艾滋病诊治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HIV病毒感染者未能及早被发现。这些“隐形”感染者常常在进入艾滋病晚期时才被确诊,而此时他们体内重要的免疫细胞——CD4+T淋巴细胞在每微升血液中的数目已降至两位数甚至个位数(正常值为750±250/微升),其免疫功能几乎消失殆尽,因此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和肿瘤。
艾滋病的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也就是说,艾滋病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按时吃药,艾滋病病毒就能被控制住,患者寿命可接近正常人。
在不幸发生高危性行为或者其他体液传播后,实际上是可以在事发24小时内采取药物阻断措施的,且连续28天预防用药的保护率可达100%。学校、社区、医院开展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往往重于“防”,其实我们的宣传工作应该把“治”和“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大力普及艾滋病阻断药物的作用和获取渠道等知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