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7日至8日,2018中国高血压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年会于广州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张立峰副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匡铭教授等嘉宾和专家出席会议开幕式,2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和代表参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主持。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在讲话中表示,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学术质量高,既是高血压领域专家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广大高血压工作者极佳的学习机会。李秘书长指出,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在孙英贤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成立了两个学组,完成了青年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更精准、高效地开展高委会的工作;第二,注重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注重针对基层人员的学术与指导;第三,发表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的科学声明,积极推进指南制定,总结和推广学科的诊疗模式;第四,开展了大量防治高血压的宣传工作;第五,通过开展健康血压基层行活动,将高血压防治工作落实到基层。李秘书长对专委会下一步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第一,希望继续搭建高委会的大平台,使更多高血压专业医生了解我们,加入会员,使其成为高血压专业医生交流、学习、成长、进步的平台;第二,积极开展基层培训与患者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第三,积极推进行业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制定;第四,将高血压防治工作推向社区,走进基层,促进基层医务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广东省卫计委医政处张立峰副处长表示,“近几年,对于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视,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空前重视,空前投入,空前的建设力度!在基层能力建设、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人才培养政策等多个方面,均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力量。”高血压作为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重大慢病,如何将高血压的防治工作落实到基层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广东省率先响应国家“互联网+医疗”的实施意见,希望高血压防治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能够走得更远、更深、更广。同时,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推动医联体建设,希望为高血压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英贤教授表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慢病患病率之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并发症已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因,预防高血压及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我国慢病防治的第一要务,也是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工作的第一要务!孙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模式正从以大医院为主的模式,向以基层为主的模式转变。因此本次大会选题设置主要围绕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重点、难点,也加入了各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培训内容。同时,正逢高血压领域争议较多之时,美国、欧洲新指南相继发布,中国指南也即将发布,学术观点争议较大,尤其是高血压诊断标准和降压标准方面。本次大会特邀SPRINTER研究PI和美国高血压指南编写委员会PI Paul K Whelton教授解读SPRINTER研究和美国高血压指南,这也是Whelton教授在美国高血压指南发布后首次访华。孙教授表示,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对于高血压防治事业的目标将进一步清晰,对于社区高血压防治水平的提升将做出更全面的学术准备。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将为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打下更夯实的基础,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必会显著提升,造福更多百姓!
中国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表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国民的生命健康,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国内外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慢病,通过有效控制高血压,能够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建设高血压专科和门诊,培养高素质的高血压专科医生,积极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对于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很大帮助。 赵连友教授提出了关于提高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的思考及展望。面对高血压防控的严峻局面,赵教授提出未来应采取的措施:创建立体的高血压防治体系,加强高血压防治队伍的建设,重视规范化高血压治疗措施,推广规范化高血压管理模式。赵教授指出,高血压是一种可治可控的慢病,只要人人重视,防治措施有力,就会能让高血压低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匡铭教授表示,“此次大会不仅是中国高血压领域的盛会,更是国内外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相关领域的一次盛会。此次大会带来了国内外高血压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希望借此平台,能够让我们碰撞思想,共叙友情,携手共进,谱写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防治的新篇章!”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陶军教授在主持开幕式时表示,“大会主题是‘传承、创新、融合、跨界、共享’。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因此,为了应对心脑血管病呈井喷式增长的严峻局面,以高血压为抓手,将有效推进我国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的防治进程。大会邀请国内外高血压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来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从临床医学、转化医学、循证医学、基础医学等多方面开展深入讨论,希望借此平台交流思想,共叙友情,拓展视野,提升专业能力!”
开幕式结束后,Paul K.Whelton教授作了题为“2017 ACC/AHA高血压指南:主要建议、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的主旨报告,对于2017 ACC/AHA高血压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美国杜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何江教授解读了美国成人实施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对于美国成人中诊断高血压或推荐接受降压治疗的人群比例的潜在影响,以及对降低主要心血管病和全因死亡风险的潜在影响。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讲解了怎样预测心血管病风险,以及如何开展个体化防治和健康管理。重点介绍了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China-PAR),其应用中国最新长期前瞻性队列对方数据,开发适用于我国人群的ASCVD 10年、或至85岁时发病风险评估模型,对于10年和终身ASCVD发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南方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侯凡凡院士介绍了如何根据亚洲人特点应用指南,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她指出,亚洲人群的心血管风险有独特特点,包括卒中死亡率过高、血压与心血管病相关性更高、高盐摄入和盐敏感状态常见,以及叶酸缺乏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普遍等。因此,提出了亚洲人群应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应用指南。
本次大会设置了30个小时余场学术报告,介绍国内外高血压防治的前沿动态,分享国内外高血压最新的诊疗技术和临床实践,研讨高血压的专科建设方向。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