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临床科学家团队通过建立儿童癫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脑代谢数据库,结合核磁共振、脑电图以及多年的临床随访,探索建立了有效评估非手术药物治疗癫痫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像方法,为搜寻隐匿的癫痫病灶找到了新途径,将儿童非手术癫痫病灶检出率从15%到39%提高到79%。
一般人类重大疾病往往都是先发生生物化学的变化,之后才有组织结构大小的变化,有时候通过核磁共振等方式不一定能看清那些只有细胞代谢异常的早期病灶。浙江大学医学PET中心田梅教授团队通过PET,从分子成像技术的角度克服了这一困难。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某一个小分子注射进身体内,用图像的方式反映小分子在体内去了哪儿、待了多久、在哪排出。研究团队通过PET葡萄糖代谢成像,发现在癫痫不发作时,病灶脑区比周边代谢更加降低。田梅介绍,利用核磁成像形成的是“带了经纬度的地图”,而利用PET成像形成的是一张大脑“卫星云图”,一旦科学家发现“卫星云图”上出现异常,可以通过核磁定位找到病变部位。
系列临床研究表明,PET分子影像技术不仅能够从细胞代谢和受体水平反映癫痫的脑功能与脑代谢改变,而且在癫痫病灶的准确定位、抗癫痫药物所致认知损害评价,以及PET影像介导的癫痫手术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系列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与PET中心、儿科、神经内科以及神经外科等多学科、多团队合作攻关,根据成果形成的3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的顶级期刊《美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会会刊》《欧洲核医学会会刊》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