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借助一个亲子互动的常见案例,提炼出在有效的、高效的亲子沟通中,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具备的八项能力。这个亲子互动的案例,我把它命名为《当“写作业”遇上“看动画片”三部曲》。
第一部曲,源于一位妈妈的咨询。这位妈妈问我:“我家孩子已经15岁了,还非常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是否有问题?”这位妈妈的问题,带给我一些思考。第一点思考是:爸爸妈妈们对动画片以及孩子看动画片,持有怎样的认知和评判?可能有些人会忌讳奥特曼动画片里的怪兽和暴力,但是别忘了,里面也有拯救地球的英雄们和正义感。任何一部动画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就像空气里的微生物,有病毒也有真菌。我们能够把有害的病毒从孩子周围的空气中抽离出来吗?
我的第二点思考是:15岁的孩子是否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喜好呢?
第三点思考:孩子的个人特质以及他的爱好是否能够得到允许和尊重?父母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能否做到:“爱他如他所是”。我们是爱站在我眼前的这个真实的孩子,还是爱我们心目中希望看到的那个理想化的孩子?
再深入一点的思考是:孩子拥有自主权与孩子的独立能力、责任心之间的是否有关系?
大家是否发现,我一般不会简单地给出答案,而且,我有时候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思考,经历一番复杂深入的思考之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有没有觉得它其实很简单呢?15岁的孩子,喜欢看奥特曼动画片,为什么不可以呢?
现在,让我继续《当“写作业”遇上“看动画片”三部曲》之第二部:妈妈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躺在沙发上看奥特曼动画片,问:“你家庭作业写了吗?”儿子不吭声,于是,妈妈再问:“你家庭作业写了吗?我跟你说话呢,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慢悠悠地回答说:“没有,等会再写。”
那么,接下来,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可能会怎么对孩子说话呢?你会组织一句或一段什么样的语言回应给孩子呢?你要怎样和孩子沟通呢?另外,也请你预测一下,你的一句话出去后,可能会产生什么效果?再请想一想,你对于“孩子放学后是应该先写作业,还是先看动画片”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三部曲:妈妈和儿子正为“没写作业,就看电视”的事情争吵、生气着,孩子哭了,却倔强地不去写作业,妈妈则火冒三丈,却束手无策,这时,爸爸下班回到家。
那么,接下来,如果你是这位爸爸,你可能会怎么说。并想象这次事件可能会怎么收场,有几种可能?再请想一想:爸爸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比较合适呢?爸爸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比较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呢?
我们可以一起来想象一下:爸爸回到家,看到母子俩人因为写作业和看动画片的事情正在争执,爸爸有可能会站在妈妈一边,批评孩子,要求孩子立刻关上电视写作业,这样一来,孩子肯定更加不高兴了;爸爸也有可能会劝妈妈,允许孩子看完动画片再写作业,这样一来,妈妈又会不高兴了,认为爸爸是纵容孩子,一场母子纷争可能就要转变成夫妻矛盾了;还有一种可能是,爸爸加入之后,惹得孩子和妈妈都不高兴了,里外不是人,母子冲突演变成了一场家庭大战,每个人都不开心。当然,我们都期待还有第四种可能,爸爸能够以一个高效能的角色加入进来,既能化解母子间的冲突,也能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安心投入地去写作业。
那么,一个高效能的家长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这两年来,我一边学习,一边给家长们讲课,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八点,高效能的父母需要具备的八项能力:
1.判断能力,要能够判断出解决事情的责任权归属于谁,比如,谁对写作业的事情负有直接的、主要的责任?
2.观察能力,高效能的父母需要具备一双清澈的眼睛,要能够看见孩子、看见事实真相,并看见彼此的关系。
3.听的能力,高效能的父母需要有一双灵性的耳朵,需要掌握一个技能叫“积极倾听”。
4.说话的能力,高效能的父母绝对不唠叨,有一张金贵的嘴巴,张口说话,孩子和家人愿意听,不反感,这就需要掌握一个技能,叫做:真诚的表达技术。
5.口耳协调的能力,每次沟通的时候,我们不光要张开说话,还需要随时倾听对方,所以高效能的父母需要能够在倾听技术和表达技术之间灵活转换。
6.妥善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人际冲突无处不在,不可能杜绝,高效能的家长能够化干戈为玉帛,让家庭内的冲突不再愈演愈烈、矛盾升级,而是把冲突转化成增进情感交流的资源和机会。
7.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在面对他人,面对冲突事件的时候,高效能的人能够及时觉察自己的感受、情绪情感状态、清楚地知道自己对待事情的认知系统和信念系统,并且愿意调整自己的认知和信念系统,实现自我成长。
8.情绪涵容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人总是难免有情绪,高效能的人不会被情绪牵着鼻子走,高效能的父母不仅能够涵容住自己的情绪,还能够做孩子的情绪容器。
现在,回到《当“写作业”遇上“看动画片”三部曲》的案例:我们如何把这八项能力融入这个生活情境中来理解呢?
当妈妈看到孩子放学后没有立刻写作业,而是躺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就开始生气了。
首先,妈妈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并理解这个情绪因何而来。仅仅是因为看不惯孩子这个行为,还是因为下班前就累积了其他情绪,带回来爆发了?
还要考虑,谁对写作业这个事情的解决负有主要责任?是放手给孩子自主安排,还是要出面干预孩子?
其次,当决定干预孩子时,妈妈需要考虑以怎样的方式出手,怎样说话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更有利于事情的解决和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三,母子双方陷入僵局之后,妈妈是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灵活运用“积极倾听”技术和真诚的表达技术,还有在听与说之间灵活“换挡”的技术,以及妥善的解决冲突的技巧。
第四,爸爸回到家之后,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面对正处于情绪中的母子俩,爸爸是否会被激起情绪?爸爸能否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保持情绪稳定?爸爸如何开口说话,既不会激化矛盾,又能妥善化解僵局?爸爸是否会运用“倾听”技术、和真诚的表达技术,等等?
第五,面对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情绪,面对自己突然被勾起的情绪,你是否具有情绪涵容的能力?
第六,一般来说,这样的局面会经常反复性地出现在某些家庭,而较少出现在另外一些家庭,这是值得思考的。所以,技能之外,还有更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事件背后的深层诱因,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等等。
所以说,家庭教育、亲子沟通,其实是很复杂的事情,不是你简单地问一句“怎么办”,我就能回答你“一二三,这么办……”。即使我这样列出了这些技能,我们也不可能立刻就熟练掌握它们,不可能立刻就运用自如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亲子沟通课程需要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再加上技能练习。一点点学习技能,一次次到生活中去实践,然后,再带着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回来讨论……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结合实践辅导的方式,帮助父母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一整套的育儿理念,逐步提高育儿技能,同时,也实现父母们的个人成长。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