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省青田县祯埠乡政府所在地出发,驱车约40分钟,才能到达百岁老人徐凤友所在的尖山村。而徐凤友的家,还在并未通车路的尖山村下属茶坑自然村里。于是,调查人员又跟着村长顺着蜿蜒的小路,过山涧,穿树林,向“坑里”走了十多分钟,才到达徐凤友那幢颇具年代感的木质老屋。
茶坑村的地理位置特殊,整个村子“兜”在一大片竹林怀抱的“碗底”。村子里的年轻人大都走出去闯世界了,留在这里的只有老人和孩子。尖山村全村并未通电视,整个村子有一股世外桃源般的自然宁静。一看到有外人来,村里的几户邻居便都围拢到徐凤友家的门廊里来。而故事的主角徐凤友,正躺在藤椅上小憩。
采访当天,徐凤友穿了一件粗布蓝衫,胡子花白,紧缩的眉头透出一股深深的忧虑。聊天中得知,老人家原是一位抗战老兵。年轻的时候,徐凤友参加了国民党军,并任所在民兵班班长一职。1951、1952年间,在丽水、青田、缙云三地的联合表彰大会上,徐凤友还荣膺剿匪先进第二名。“当时戴着大红花上台,三个地方的领导都跟我握手,觉得特别光荣。”提起往事,徐凤友暗淡的脸上有了一丝神采。
徐凤友的家里,有3个兄弟姐妹。当年读书并没有被看重,所以家里的几个孩子过得都是读半天书,干半天农活的日子。因为茶坑四面都是竹林,这里的人主要是以编织竹制品外出贩卖为生。徐凤友的手艺活儿好,编的竹篾、竹席、碳炉都十分精巧,久而久之,活计越做越多,学业却被徐凤友荒废了。
现在徐凤友的家里,儿子去世,孙辈们外出打工,只有儿媳妇一个人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作为村里的“老宝贝”,邻居自然就成了照顾徐凤友的一份子。有一次,徐凤友到村里散步,儿媳妇锁了家门就上山劳动去了。徐凤友回家进不了门,就喊邻居王大姐的名字,王大姐应声来接了徐凤友,并照顾他吃了午饭。王大姐说,自己小时候是被徐凤友照顾大的,现在他老了,自己理应帮上一把。
徐凤友说,自己一辈子没出过茶坑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村里的几幢房子都是木头造的,木头易燃,遇上明火就会烧起来。村子里几次大火,徐凤友都不顾危险,冲在最前面。村里人有什么事情,都会找徐凤友商量商量,他的记忆力好,判断事情清楚,村里人因此都很敬重他。
徐凤友和儿媳妇叶松花两人现在的生活,全靠在外打工的孙辈供养。徐凤友这个“大家长”,对家族里的孙辈都很好,孙辈们也时常回来看他,陪他过年。这一生没有经历过大灾大病的徐凤友,晚年也生活在茶坑这个天然氧吧里,硬朗的身体,就是他活了百年的最大“福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雯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