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包括克罗恩氏病(crohn disease)以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都是极难治愈的疾病,最近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Diseas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一种可以特异性与大肠中的发炎部位结合的水凝胶进行抗炎症药物的靶向性缓释。在小鼠肠炎模型中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
长期的,系统性的抗炎症药物治疗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包括免疫力下降等。虽然市面上有一些抗炎药物灌肠剂,但这些药物需要保证灌肠剂在炎症部位的滞留,而高剂量的灌肠剂会引发系统性的扩散。由于在炎症发生期间大肠粘膜层的降解会导致一些带正电的蛋白的累积,比如transferrin,抗菌肽等,因此作者们开发出一种带负电的水凝胶,便于特异性结合。这一水凝胶由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构成,该分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微球结构,内部是疏水的环境,便于疏水性药物的结合。
炎症部位的另一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该酶能够破坏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分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从而便于药物的释放。
在优化完水凝胶与药物的浓度之后,作者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缓释剂能够在人&鼠的巨噬细胞激活的情形下释放内部的药物,该水凝胶能够特异性集合在transferrin合成表面以及IBD患者的炎症部位样本的表面。
之后,作者们利用两种不同的小鼠炎症模型(TRUC自发性肠炎,与DSS诱导肠炎)对该技术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在上述两种模型中,该水凝胶均能特异性结合在大肠炎症病发的部位。后续的检测也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这一技术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降低了传统药物带来的系统性副作用。事实也证明,这一新型技术能够使药物特异性地停留在炎症病发部位,从而避免对其它正常组织带来不利影响。
该水凝胶的制作材料均通过了美国食品安全检测局的认可,可以用于包裹不同类型的疏水性抗炎药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雯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