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30日黎明时分,宁波市开明街508号的一家院落里迎来一位“呦呦”啼哭的小婴儿,她是这家继3个儿子后终日所盼的“千金”。
听着孩子的哭声,父亲屠濂规随口吟诵出《诗经》中著名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这个世界上从此便有了一个从《诗经》里走出来的科学家。
父亲吟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又对仗了一句“蒿草青青,报之春晖”。未想到这句尽然冥冥中道出了,屠呦呦与青蒿的一生不解之缘。
父族——甬上屠氏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里收藏着屠呦呦家族的屠氏家谱《甬上屠氏家谱》,和她母亲姚氏家族的《鄞县姚氏宗谱》,里面都记载着其父的姓名:屠濂规。
《甬上屠氏家谱》记载,屠家祖先南宋庆元年(1259年)从江苏常州府无锡县迁居至宁波,至今绵延700余年。期间,屠家出过包括吏部尚书、太子太傅、文学家、戏曲家、博物学家等等。该家谱最近一次修编为1919年,封面书名由湖南湘阴籍的左宗棠季子、书法家左孝同题签。对于屠呦呦的父亲,《甬上屠氏家谱》家谱中是这样记载的“濂规,字介澄,号眉寿,又号憨僧,屠氏二十世,鄞县第一高等小学毕业生,肄业效实中学,生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二十五日午时。”
母族——鄞县姚氏
比起屠呦呦的父族,屠呦呦的母族更是不遑多让,称得上当时宁波的豪门望族。
根据《鄞县姚氏宗谱》记载,屠呦呦的外公姚传驹,曾于东北三省沦陷前任中国银行行长,民国财政司司长等职,《鄞县姚氏宗谱》中还有收录他写的《呈大总统请改革弊制由》、《上熊秉三先生希龄书》等文章。
舅舅姚庆三法国留学后任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后来任上海金城银行总管处分行经理,更成为国内最早研究和传播凯恩斯《通论》的学者。他所著的《财政学原论》是中国最早的财政学教科书之一,他也是将凯恩斯学术思想引入中国,并留下中国第一批研究凯恩斯理论文献的人。同时,也是姚庆三将屠呦呦的父亲引进了银行界。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1941年,宁波沦陷,战火中屠呦呦随父母被迫迁入开明街26号的外婆家——姚宅,这所宅院由她的外公,曾任上海法学院、复旦大学、大厦大学教授的姚咏白兴建。屠呦呦在姚宅一直生活到1951年上大学。在这里,出色的舅舅姚庆三成为她一生的榜样。
为何走上医学研究之路
父亲对于屠呦呦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屠濂规接受的教育一直颇为西化,对于子女,他也给予了相似的安排。即使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屠呦呦也在5岁时就被送入幼儿园,开始了求学之路。
屠濂规平时爱好读书,家中楼顶小阁间就是他的书房,其中摆满了各类古籍。这也是屠呦呦最爱的去处。父亲去看书时,屠呦呦也会坐在一旁,装模作样摆本书看。虽然看不太懂文字部分,但是中医药方面的书,大多配有插图,这让屠呦呦十分享受那段简单而快乐的读图岁月。
16岁那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历经两年多的治疗调理方才好转。这段经历,是屠呦呦对医药学产生兴趣的起源。屠呦呦回忆道:“医药的作用很神奇,我当时就想,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人,何乐而不为呢?”
出生于财阀豪门和书香门第所结合家庭的屠呦呦最终走上了医学研究之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谷国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