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是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治病方法,晋代名医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就有相关记载。起初的“拔罐”并不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皮肤的破溃处来排吸脓血。后来,罐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拔罐的作用也不断扩大,常用来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部分皮肤病等,逐渐成为了中医治疗中十分重要的方法。
拔罐疗法的原理是将罐具内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患处或穴位上,产生局部充血和瘀血,从而使邪气从体内排出体外。
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达到平衡。尤其受了寒、湿等邪气侵袭的人群,十分适合用拔罐来治疗。
拔罐治疗后,皮肤上常会留下一些或紫或红的印记,许多人并不知道,通过这些印记也可以辅助辨病。
一般来讲,如果拔罐后皮肤紫黑而暗,说明行经不畅、有血瘀;如果发紫并伴有斑块,说明是寒凝血瘀;如果有散在紫点,说明是气滞血瘀。血瘀者可以在患处周边多拔几次罐,或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当归、红花等)外敷,受寒者还可配合艾灸来缓解。若拔罐后皮肤鲜红,说明火比较旺;皮肤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说明有风邪或湿证;罐内壁有水汽或皮肤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有湿气,这时可以在水泡附近刮刮痧来帮助排毒。水泡小时无需处理,仅敷上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可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少许安尔碘,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皮肤不一定能判断出整体体质,而只是局部的生理状态。比如一些年纪大的人皮肤营养比较差,拔罐时间过长也会出现水泡,并不一定说明体湿。临床上还是应当四诊合参,通过整体状态来进行调养。
推荐阅读:拔火罐的时间越长越好?拔火罐的误区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