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许多心理学上的名词和术语,如“羊群效应”、“蝴蝶效应”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心理学知识。本期起我们将开辟“心理词典”栏目,向大家介绍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指导性的心理学名词。
如果一幢建筑物被打破了一块窗玻璃,且主人没有及时更换新玻璃,那么路过这幢建筑物的人们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去打烂更多的窗玻璃。如果这些破窗户仍旧得不到及时维修,那么还会继续产生其他破坏行为。久而久之,该地区的犯罪率甚至也会上升。这就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效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菲利普·津巴多教授用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对此进行了证明。津巴多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一辆停在了社会底层聚居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另一辆停在了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车不仅敞开了顶棚,而且摘掉了车牌,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在帕洛阿尔托的这辆,停放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津巴多干脆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数个小时,它就被偷走了。
破窗理论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它告诉我们,恶在团队中是可以传染的。所以,人们需要时常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曾制造过“破窗”,比如,你办公桌上的物品摆放是否杂乱不堪?在大街上你是否乱扔废弃物品?同样,当我们抱怨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时候,我们也许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破窗”。反之,要避免破窗效应,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家保持居室的整洁,在单位保持办公桌的条理,在大街上不乱扔东西。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