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是保障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手段。但相同的疫苗却在不同的新生儿体内呈现出不同的功效。最新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2006年轮状病毒口服疫苗问世之前,这种病毒会感染世界上大多数的新生儿,导致严重腹泻,甚至引发脱水,威胁生命。时至今日,由于疫苗在不同的新生儿体内的效果存在差异,轮状病毒每年依然会夺去超过45万儿童的生命,其中大部分都是生活在亚非地区的儿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瓦妮莎·哈里斯(Vanessa Harris)对疫苗效果的这种地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可能是新生儿大肠中的菌群组成差异影响了疫苗的效果。
哈里斯的研究团队及其在南亚的合作者对66名巴基斯坦新生儿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以66名荷兰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研究人员让所有的新生儿都口服了轮状病毒疫苗,其中绝大多数的荷兰新生儿体内都出现了预期的免疫应答;而巴基斯坦新生儿中则仅有10人出现了免疫反应。在接种前,研究人员对每个新生儿的粪便进行了基因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出现免疫反应的婴儿,其肠道菌群的种类更加丰富,且菌群中变形菌所占的比例也更大。
变形菌依靠鞭毛驱动自身的运动,而鞭毛中特有的鞭毛蛋白可以加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在今年3月于美国科罗拉多州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家巴利·普伦德兰(Bali Pulendran,未参与上述研究)说,如果人体里寄生有大量的变形菌,就相当于有了个额外的“免疫助推器”。去年,普伦德兰的研究团队证实了带鞭毛细菌对流感疫苗的积极作用。试验显示,对于那些生活在无菌环境下没有肠道菌群,或者肠道菌群中不含带鞭毛细菌的小鼠,它们接种疫苗后体内并未产生抗体;而生活在正常环境下,或者肠道菌群只含带鞭毛细菌的小鼠,在接种后却有强烈的免疫响应。该团队之后又进行了一项小规模人体试验,受试者通过服用三种不同的广谱抗生素来调节肠道菌群的构成,等到试验结果揭晓,我们就能知道,相似的情况是否也会发生在人体内。
肠道菌群还会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反应。去年,发表于《儿科学》(Pediatrics)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孟加拉婴儿对破伤风、肺结核,以及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反应,与他们的肠道菌群组成相关。综合上述研究,我们推测,肠道菌群可能会影响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目前还不清楚,是否能够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生产一些“微生物屏障”或益生菌补剂,供婴儿在接种疫苗前服用。
如果对人体内的微生物做更细致全面的研究,科学家或许可以显着提升疫苗的有效率。而这些看似琐碎的研究将会拯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推荐阅读:直面中国痛,不做"带炎"人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