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我国盐业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新施行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食盐生产企业进入市场销售经营领域,允许放开价格管制、允许跨区经营。盐业体制改革落地实施至今已经一个多月,效果如何呢?
盐业体制改革落地实施效果如何?
据了解,盐业体制改革落地实施一个多月来,不少媒体反映改革方案实施并不顺利。其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扣押省外食盐。河南、安徽、江苏、陕西、山西、贵州、浙江等多个省份,都出现了查扣外省定点生产企业食盐的现象。其中,重庆盐业集团运往遵义南的数百吨食盐,被当地盐务管理局查扣一个多月;河南省新野县盐务局,扣押了来自山东肥城的精制盐30吨;江苏省盐务局则扣押了一批湖北食盐。
为何动不动扣押省外食盐?
对于盐改新政的理解,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各执一词,这是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施行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允许放开价格管制、允许跨区经营,为什么还扣押省外食盐?这些盐务局给的解释是,主要是为了食盐安全,跨区经营没错,但是不够规范。对于盐改新政的理解,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各执一词,这是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食盐生产企业认为自己公司跨省卖盐合理合法的依据是去年底,工信部联合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改革过渡期间食盐专营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省级食盐批发企业可以跨省备货,省级以下食盐批发企业可以在省内跨区备货。
扣盐理由能站住脚吗?
显然,这两个理由完全站不住脚。
首先是所谓食盐安全,主要理由是控制加碘。多年来,凡遇质疑时,盐企最爱搬出的理由就是这条,比如《食盐专营办法》第一条就写到“保障食盐加碘工作的有效实施”。然而没有任何论据显示,只有专营制度才能保证加碘。
所谓“跨区经营不规范”问题。主要是因为新规出于过渡期考虑,食盐专营将生产、批发、销售等各环节牢牢控制在手中,破局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盐改的难度。
春秋时期,就是“盐铁茶酒”。过去15年,盐改失败了6次,在今年终于鸣响了第一枪。然而真正的大考还没有到来,盐改之难的问题,不仅在于价格管制、计划分配,更在于分区垄断、利益掣肘。盐改如何大步往前走,分区垄断是个坎。这个问题,出在密密麻麻的当地盐务局身上。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更高层级强力推动才行。(健康台综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