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学教研室副主任李颖及其团队完成的一项课题,成功筛选了餐后高血糖患者(IPD)的诊断标志物,首次发现了糖尿病营养干预新靶点,并据此提出营养干预措施,建立了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方法,为今后实现精准化营养干预和个体营养治疗奠定了新的认识基础。该项成果近日获得2017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均伴有营养素代谢异常,营养素代谢的改变将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营养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最为经济和有效的防控措施。
李颖课题组从2006年起就致力于上述课题的潜心探索。课题组在科研中实现了3个首次:一是在对15000人的队列追踪研究,针对新发2型糖尿病早期病人,利用营养组学系统分析了脂肪酸谱、氨基酸谱、矿物质谱、脂溶性维生素和机体代谢谱的变化规律,首次发现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营养素代谢异常规律和作用机制;二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和报道了利用UPLC-Q-TOF技术研究餐后高血糖症患者的代谢图谱,筛选出利用空腹血清诊断IPD病例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为IPD的早期诊断、早期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和报道了胰岛素抵抗患者脂肪酸的代谢规律和特征,游离脂肪酸C18:0在葡萄糖负荷后出现显著升高,通过体内外研究发现,其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为INS/SREBP-1c/ACC/ FAS/ELOVL6,并进一步研究证实为营养干预的新靶点。
据李颖介绍,精准化治疗是目前全球都在努力的方向,要实现精准化的营养干预和治疗,前提是精确掌握特定人群的营养代谢特征和其变化规律。课题组依据发现的营养干预靶点和胰岛素抵抗患者营养素代谢异常规律,筛选出具有明确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功能因子和食品,并提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营养干预措施,建立了2型糖尿病营养防治的关键技术。
迄今为止,李颖教授课题组共发表与本项目相关SCI文章82篇,获授权专利3项。研究内容被写入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以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