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有50多万人因心脏原因猝死,发生在医院外的心脏骤停,能救过来的几率不到1%!在急症发作的5—10分钟里,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急救手段之一。此所谓“院前猝死抢救”,业内称为“黄金5分钟”。据统计,在医院外心脏停跳的患者,由于得不到及时抢救,活过来的概率不到1%。
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说,现在很多市民通过网上视频学习心肺复苏,但临床发现,有不少人操作不熟练,动作不到位,而“黄金5分钟”的任何一个失误往往可以决定患者的生死。
励志故事 学过急救的父亲跑赢死神
27岁小伙子晚上在家中上网时突然心跳骤停昏厥,父亲在等待救护车时间里,抓住“黄金5分钟”,对他不间断进行心肺复苏,终于跑赢了死神。
今年6月的一天,晚上9点半,小宋在黄陂的家中上网时突然昏厥,当家人发现时心跳和呼吸几乎都没有了。在等待120到来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小宋的父亲为他不间断地进行心肺复苏。在救护车上,120急救人员也采取了紧急抢救措施。
医院早已打开生命绿色通道迎候,此时小宋仍处于昏迷状态,心电图提示为猝死综合征。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小宋终于恢复了心跳,各项生命体征已经平稳。
医生解释:小宋患的是罕见的“夜间猝死综合征”,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心脏疾病,患者以青年男性居多,常有晕厥或心脏猝死家族史,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这次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小宋的父亲及时进行了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原来,小宋10岁时第一次发病得到及时救治,父亲从此自学心肺复苏。
正确姿势 “心肺复苏”科学打开方式
1
步骤
判断意识
拍双肩,搭脉搏,大声呼唤,10秒内完成。
2
步骤
呼救
若患者无反应,观察其胸部有无起伏5秒~10秒。若无呼吸,大声呼救,拨打120。
3
步骤
摆放仰卧体位
4
位置: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姿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垂直成一条直线,双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掌根用力。
力度:按下去至少5厘米。
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步骤
胸外按压30次
(儿童15次)
5
步骤
开放气道
左手掌根放在伤病员前额处,用力下压使头部后仰,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伤病员下颏骨处,向上抬起下颏。
(仰头举颏法)
6
步骤
人工吹气2次
(儿童1次)
捏鼻、口包口、吹气。
误区点评 猝死,失在“黄金5分钟”
在遇到患者突发急症,许多人会第一时间拨打120,等待救护车的到来。但当医护人员到达时,已经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艾芬主任介绍,2014年起,武汉市中心医院志愿者团队正式向社会发起“我为家人学急救”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拍摄教学视频、开设培训班、举办户外课堂等多种形式,手把手地教公众普及心脏骤停、溺水、中暑、异物窒息、突发外伤等常见急症的急救技能知识,定期对普通群众的急救技能进行科学指导与培训。
三年来,“我为家人学急救”活动不断延伸,共举办了近百场大型公益急救培训,免费培训市民万余人。
“我为家人学急救”志愿服务队队长刘迪介绍,在进行公益培训过程中,市民们也有一些认知和操作上的“误区”,总结为以下几点:
百闻不如一做
现在资讯发达,很多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急救知识,可实际上,仅仅通过观看图片、视频或者听讲解来了解还远远不够。掌握知识和实际操作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经过亲身体验,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纠正后,很多人才能真正得以掌握急救技能。
胸外按压深度、频次不够
实施心肺复苏时按压的深度和频次,直接关乎到心肺复苏的效果。普通市民在操作时,经常会有按压频次不够,或者下压深度不够的问题。用外力来帮助心脏跳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下压时就要用力,建议的下压深度为5厘米,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120次/分钟(成人)。实施心肺复苏非常耗费体力,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面临突发事件犹疑难断
一旦确定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应当尽量减少进行不必要的评估,多余动作都是在浪费时间,一般建议10秒之内迅速判断完毕,开始实施心肺复苏。这个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可以一边按压,一边通过余光来观察患者反应,而不是停下心肺复苏,凑到鼻子上看看,再搭搭脉搏。
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绝大多数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首先应进行胸外按压,随即开放气道并实施人工呼吸。但对于溺水者以及儿童,则多为先开放气道实施人工呼吸,再进行胸外按压。溺水者及儿童,多为呼吸原因导致心跳骤停,首先应令其气道恢复通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