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4年全面托管粤北贫困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以来,与连南医院下属的8家乡镇卫生院相连接,打造升级版的“广药模式”——信息化和云技术支撑下的“省—县—镇”紧密结合型医疗和信息共同体,提升帮扶托管的效率,使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级甲等医院优质资源和服务。
托管四年,变化翻天覆地
回忆起托管初期的连南医院,第一批入驻托管的人员仍历历在目。广药大附一院院长潘宣说:“还记得刚来时,这里门诊没有叫号系统,就诊患者都是杂乱无章扎堆在候诊间,患者毫无隐私可言;每一位来住院的患者,都启用新的住院号,无法查看住院记录、病史……”。
郭建雄是托管之初,广药大附一院信息科派驻连南医院的信息技术人才,负责协助连南医院信息化建设改造。在托管的这几年间,他见证了连南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上线叫号系统,终结了门诊的无序候诊状态;启用院内身份识别号码,将个人就诊、住院的历史数据融合;打通院内各医疗、医技系统,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连南医院院长董群伟说,通过近4年的帮扶,医院在内部管理、医疗质量、技术水平、服务能力等方面均取得快速进步,于2015年11月顺利通过二甲复审,比原计划提前了1年;被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列入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批名单,2017年3月获得县镇医联体建设补助省级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患者满意度提高,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年年底在广州市召开广东省医改工作成果媒体沟通会上,对“广药模式”予以高度评价。
“广药—连南”云机房,直达“核心大脑”
让百姓和医护人员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连南医院需要建设一套标准的信息数据云机房。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所需要配备的人员和技术,以及大量资金投入,仅靠一家县级医院几乎无法实现和维持。
潘宣说,作为托管医院,广药大附一院利用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搭建一套云机房系统,和连南医院进行共享。(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广药大附一院信息科科长李峻说,连南医院院内信息系统,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电子病历系统(EMR)等服务器均托管在广药大附一院云机房中,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同时,在连南医院院内同步搭建容灾系统,对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双重保障。基于云信息中心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健康档案共享调阅系统,通过“省—县—镇”医院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横向、纵向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互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
远程病理诊断,手术中就能给结果
40岁的盘女士因发现左侧乳房肿物20天,入住连南医院普外科。4月27日,盘女士在连南医院普外科接受切除术。术中取出肿物,当地病理技术人员随即进行标准化处理,扫描上传至远程病理诊断系统。广药大附一院病理科专家通过系统在线阅片,得出病理报告——左乳浸润性癌,并立刻回传。连南医院根据病理结果,在术中即对患者进行肿瘤清扫处理。
通过AI远程病理诊断,术中就能完成病理送检、出报告等环节,期间耗时仅30分钟,基本跟在“三甲”医院的术中病理时间一致。若是以前,类似盘女士这种情况,就得活检及根治手术分开实施,影响疗效,增加患者痛苦。
作为山区“二甲”医院,连南医院由于病理设备购置成本及病理医生引入培养的困难,病理科发展饱受困扰。2017年10月,广药大附一院成立远程病理诊断中心,同时连南医院检验技术员都被派往广药大附一院学习。
远程影像诊断,打造诊断共同体
广药大附一院医学影像科主任马立恒说,托管后得到快速发展的连南医院,对影像检查及报告质量提出了新要求。广药大附一院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学、驻场专家现场管理、轮流安排人员在广药大附一院影像科进修的方式,帮助连南医院影像科完成学科建设。
如今的连南医院影像科,已基本能开展所有常规检查项目,同时还开展一些新技术帮助临床解决技术难题。自2016年9月至今,广药大附一院影像科帮助连南医院影像科完成急诊报告近3000份,既解决了人员不足的矛盾,又提高了急诊报告质量。
此外,广药大附一院还将远程影像诊断模式嫁接、延伸至连南县的镇、寨卫生院。2017年,连南县寨南镇、三排镇等卫生院陆续引进DR设备,技术人员被安排到连南医院进行培训,影像图像通过远程影像系统传输至连南医院、广药大附一院进行诊断。
以此为样板,连南县多个镇已计划着手基本设施建设,预计不久的将来将全面铺开远程会诊模式。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