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水产品“禁药” 何以难禁

2017-03-08 10:25:32来源:中国质量报

水产品“禁药” 何以难禁

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通告称,该局在部分城市组织开展了经营环节重点水产品专项检查和抽样检验,结果合格样品为739批次,合格率为91.5%,有69批次样品不合格。专项检查发现,鲜活水产品养殖过程中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合格样品中,孔雀石绿不合格46批次,硝基呋喃代谢物不合格21批次,氯霉素不合格3批次。

随着抽检结果的公布,水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不禁要问:有毒有害食品何日才是尽头?“舌尖上的安全”何日才能得以保障?

水产品养殖环节乱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药物,这些残留物质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近年来,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引起的水产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我国早在2000年,农业部就开始强调水产品禁用孔雀石绿;而到了2002年,孔雀石绿被正式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同时,国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明确指出孔雀石绿“不得检出”。

尽管我国明文规定在水产养殖业中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但10多年过去了,孔雀石绿等禁药仍没有在水产养殖业中销声匿迹。事实证明,自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卫生检疫检验和疾控部门抽检数据中,均有检出孔雀石绿的记录,这次被检出的69批次不合格样品即是一个例证。

应当承认,我国打击动物性食品使用违禁兽药的行动一直在进行,但由于孔雀石绿等兽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易于获取,实际上不少地方在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贩运中仍普遍使用。一方面,使用孔雀石绿给活鱼“防病”,一直都是水产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秘密”。由于当前水产养殖密度之高,早就超出了正常水体承受的范围,鱼虾蟹贝之类易生病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养殖户往往依靠大量投药的方式保证“不减产”,而“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孔雀石绿就广受“青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这次公布的情况看,水产品运输、销售环节违规“用药”现象较为乐观,327批次样品中只有1批次不合格。另一方面,由于只是规定禁止在动物性食品中使用孔雀石绿等物质,而孔雀石绿作为一种染料,都可以公开销售,购买这些产品也没有任何限制。在实体店里、电商平台上,各个品牌的孔雀石绿试剂都可以随意购买,养殖商、批发商、零售商能够轻易获取并添加在水产品中。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出台,可以预料水产品商家绝不会改变现在的“违规添加”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部门应当更进一步地承担起“守护者”的责任,面对“水产品添加禁药”成风的局面,除了要重拳出击、严查严打之外,还要着手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实施产地标识准入制,给水产品贴上特有的“身份标签”,若日后检测出问题来,直接可以“追溯”到源头,依法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同时,探索建立互联网兽药销售监管联动机制,对在实体店、网络销售孔雀石绿等具有抗生素功能的禁用化合物,建立实名购买和流向登记制度,实施严格管控。唯有如此,水产品“禁药”方能禁而有止。


推荐阅读:超市销售不合格菜籽油应据何处罚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多批次鱼查出服“禁药” 孔雀石绿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一则水产品...【详细】
央视315曝光部分饲料企业非法添加各种"禁药" 2017年央视3 15晚会为消费者揭露了一批侵害消费者...【详细】
鱼被查出服“禁药”!孔雀石绿为何屡禁不止? 孔雀石绿是臭名昭著的致癌物质,这并不是第一次在...【详细】
蛋鸡生病后用禁药诊治 “黑心商”卖出“问题鸡蛋”被批捕 为了给养殖场生病的蛋鸡治病,不惜在药物中加入有...【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