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警惕!梦游不是在做梦

2017-03-23 11:39:00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谈到梦游,很多人想象到的场景就是一个人做着梦,迷迷瞪瞪地游荡着,如同“灵魂出窍”。其实,真实的梦游并不是这样的。“梦游”的专业名词叫“睡行症”,多在入睡后两到三个小时内的无梦时段发生。表现为从床上坐起,目光呆滞,做一些无目的的动作,如拿起被子或移动身体,几分钟后自行躺下;或可表现为缓慢起床后,在房间内徘徊几次,又上床继续睡觉;还有人会做一些复杂的日常习惯动作,比如穿衣、进食、看书、扫除、上街游逛等。发作过程中可伴有梦语,行为刻板僵硬。醒来后对梦游经历完全遗忘,而不像真正做梦,多少能回忆起梦境。也就是说,梦游并非受梦境内容支配而出现,所以,称之为“睡行症”既合理又客观。

警惕!梦游不是在做梦

诱发“睡行症”的因素较多,比如过度疲劳、情绪紧张、睡眠剥夺、感染发热、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等,疾病或药物也可诱发。另外,“睡行症”也可能遗传,父母一方患有“睡行症”,子女的发病率是45%;父母均患该病,子女的发病率可达60%。

“睡行症”首次发作多在4~8岁,儿童比青少年和成人更多见。青少年出现“睡行症”多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遭遇心理冲突、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但一般不会频繁发作,青春期后自行消失。曾有大学生在恋爱时遇到情感冲突,一周内两次“梦游”。家长非常恐慌,赶忙带其看病。经过安抚后,这位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以缓和,“梦游”未再出现。

虽然“睡行症”发作时导致伤害的可能性不大,但也存在一定风险。曾有儿童在奔跑中跌倒或走到街上受到意外损伤。所以,对于出现过“睡行症”的患者来说,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房间内不要放置尖锐、易碎的物品,用厚窗帘遮住玻璃窗等。

对于偶发“睡行症”的患者,主要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应让患者增加睡眠时间,睡前处于轻松、舒适的状态。比如进行放松训练或自我催眠,想象自己身处草原、海滩或花园中,放慢呼吸,让心情逐渐松弛下来。如果遇到患者“睡行症”发作,不要试图唤醒,应注意保护,避免环境中的危险和伤害,尽量引导患者上床睡觉或卧床。如果梦游频繁发作,或给患者带来了伤害,则应进行必要的药物干预。


推荐阅读:别用“不要你了”逗孩子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嵘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鬼压床、梦游到底怎么一回事? 很多时候我们睡觉并不是这么踏实的,常会出现很多...【详细】
必胜!教你7招储备考前战斗力 考试不只是学习成果的验收,也是对自我健康管理的...【详细】
老是被“鬼压床”竟是因为…… 从睡眠脑电来看,人的睡眠分慢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详细】
研究称:睡床左侧更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睡眠习惯,有人喜欢睡在靠墙的一...【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