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你的朋友圈成拉票圈了吗?孩子成长不能只“点赞”

2015-11-06 09:29:02来源:西安晚报

“万能的朋友圈啊,请帮忙给我女儿投一票吧,胜败在此一举……”“今天是最后一天啦,谢谢各位大神!”最近,这样的“投票请求”或者“拉票要求”充斥着微信朋友圈。一边是兴致勃勃、发起投票的父母们,而另一边则是在朋友圈里不堪其扰、苦不堪言的朋友们。

“拉票轰炸”让人不堪其扰

郑女士是位五岁孩子的妈妈,说到在朋友圈投票,她已经记不清投过多少次了。

郑女士说,开始感觉“朋友圈”变成“投票圈”是在今年年初。最初她对于朋友要求投票或者点赞为孩子换礼品的请求都非常理解。一方面碍于情面,举手之劳,反正每天都刷朋友圈,在朋友分享的内容下面“点个赞”,顺手就干了;而另一方面,自己也是孩子的妈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认同,所以对于朋友们的请求,她都是有求必应。但是后来越来越麻烦,不仅要关注评选机构或者主办方的公众号才能投票,有的还要截屏、分享在朋友圈,最复杂的一次花了半小时才弄好。

郑女士一位朋友的孩子在一个比赛中的票数不是特别多,就要求朋友们把投票的截屏发来,看是不是真的投了。郑女士开始没在意,但她的朋友在私信里多次提醒。郑女士面对朋友每天的“拉票轰炸”不堪其扰,又发动自己先生投了一票,才算完成任务。

孩子胜败全靠家长拼人脉相对于投票者感觉到的烦恼困扰,那些发起投票、收集“点赞”的家长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不久前,唐女士给自己的儿子报名参加了某教育机构发起的比赛,而投票渠道就是微信。主办方明确提示,可以把投票链接分享给亲朋好友,为孩子拉票。为了赢取名次和奖品,唐女士发动了不少亲戚、朋友。

“主要还是想鼓励孩子,孩子自己也关心,每天都问我们排第几”,孩子对比赛结果的关注,让唐女士有了紧迫感。有人给她出主意说,建个群,把大家拉进来发红包。不管能点中多少钱,是个心意,也是对亲戚朋友帮助的一种感谢。

于是,唐女士给小学的、中学的,还有同事群,都分别发了红包,大概花费一千多元。“有的家长大手笔,花好几千的都有,就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名次。”

朋友圈成拉票圈

如今唐女士还在为孩子的名次忙碌着,而在微信的虚拟世界中,不少人都站在唐女士身为家长的角度,对朋友圈投票持支持态度。有网友表示,“每个人都会做家长,如果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就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过,在一些网友看来,孩子的成长不需要这样的方式。“我也有孩子,我觉得这种投票毫无意义。”更有网友直接指出投票背后的隐忧,“这种比赛的名次取决于父母跟众多投票者的人情关系,跟孩子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就“朋友圈为孩子投票”这一话题进行调查。在2043人中,近四成受访者经常收到求投票链接;45.6%的受访者曾参与过朋友圈投票;44.7%的受访者认为“绑架式”朋友圈投票让人烦恼、失去乐趣。

孩子成长不能只点赞

采访中,多数家长让孩子参加比赛的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多参与、长见识。不过比赛的规则设计和靠微信投票的评选方式却扭转了他们的初衷,比赛变成了“拼人脉”以及家长朋友圈人数规模的较量。而孩子的实力、参赛表现、作品质量等本该成为决定胜败关键的因素,却变得无关紧要。

这样的比赛,大家并不是因为孩子表现优秀才投票,而是碍于朋友情面、抱着捧场的态度。根据规则,孩子们的名次由票数决定,而对于票数的过分关注,也让不少家长失去理智,把“朋友圈”变成了“投票圈”。同时因为缺少真正的公正评判和第三方的严格监管,不仅让比赛本身失去了公信力,对孩子们也不公平。

专家表示,新媒体时代,各种创新的营销推广手段无可厚非。不过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各类比赛时,要擦亮眼睛,选择真正对孩子身心发展有益的。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说,这些热衷参赛的家长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意识到“孩子的成长需要激励!”但激励孩子不能只依靠比赛,需要家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孩子日常的点滴生活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家长还要引导孩子,坦然接受成功和失败。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如何说话?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养 父母的有些说话方式,有时直接决定了事情的发展走...【详细】
每天上4个兴趣班 5岁娃欲报警求救 千万别把家长的理想加在孩子身上。应根据自家孩子...【详细】
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调动 懒惰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事业上的天敌,对于孩子们...【详细】
盘点青春期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时刻不忘孩子的心理健康,...【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