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医改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2017-07-19 09:46:59来源:HC3I

医改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在大医院人满为患的今天,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基层医疗机构加大培养,但是还是需要时间成长起来的。这种医疗需求“上小下大”、医疗资源“上大下小”的局面如何破解?浙江率先试水,开展“双下沉”工程,大大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资源错位局面。

据了解,“双下沉”工程始于2012年,通过“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率。浙江严格限制城市医院规模扩张,规定城市主城区内三甲医院不允许再添一张病床。大医院想“扩展地盘”,必须到基层医院去发展分院,主动与基层“攀亲”。

这种“双下沉”工程有效的促使城市医院自愿去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同时基层医院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水平。

“紧箍咒”一念,效果立显

浙江省人民医院主动上门,与天台县人民医院等3家县级医院建立“全面托管”关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武义县人民医院确立了周期为10年的合作关系……截至目前,浙江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

仅仅几年的时间里,就全面实施起来,可见此做法的效果是多么的好。市医院愿意下来,县医院又能很好的接受。是一举两得的事。

为什么叫“双下沉”工程呢?

“双下沉”重在人才的“下沉”,为了让专家安心沉下去,浙江省制定了诱人的“留人”政策:下沉医生在个人福利待遇、年终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都有很多优待。现在,浙江每家县级医院平均都有10名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常驻。

一边“沉下来”,一边“送上去”。仅2015年,浙江城市医院接收县级医院培训1859人次。一上一下间,县级医务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基层医院得不到更好的提升医疗水平的机会,这也就大大地促使人们越来越想去大医院看病。因为不相信医生的水平,这也是医生很大、又是很难解决的病端。相反通过这次改革,基层医院可以和城市医院接轨。医生也方便和专家接触,提升自己的医学知识。

为从根本上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浙江省每年安排2亿多元资金,升级基层医院的“硬件”。记者在天台县人民医院采访时看到,一位村民正在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检查医生介绍,有了这台先进的机器,病患的冠脉病变程度很快就能确诊。

针对不少群众去大医院就诊才踏实的心理,浙江用政策加以引导,推出差别化医保支付措施:县域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比市级医院高10%,比省级医院高20%。如今,在本地就医成为不少群众的首选。

通过政府的支持,首先提升医疗环境,其次给予百姓更多的优惠,让百姓放心就医,安心治病。环环相扣,无论是城市医院,还是基层医院,甚至是百姓都得到了他们最大的利益。

“双下沉”措施得力,沉得实在,目前浙江县域医院就诊率平均达84.99%,手术台次增加37.7%,三类以上手术增加近25%。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朱颖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人民日报批医疗价格扭曲 尊重医生,理应从尊重医生的劳动入手,建立科学合...【详细】
北京医改落地后 药价预计下降20% 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将于8日零时起正式实施,并同步...【详细】
直击北京医改首日:医务人员调整药品度过不眠夜 “本想多睡一会的,没想到你们过来采访了。”郭小...【详细】
医改过程中不得谋单位私利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已经开始,为了保障这项改...【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