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里,夏天是啤酒、烤串、小龙虾、西瓜、冷饮、冰淇淋,但在讲究养生的人们心中,跟夏天更配的是4个字:冬病夏治
这不,夏至已过,各地的中医院或中医科的中医科、冬病夏治门诊、三伏贴专病门诊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你也想赶上这阵治病热潮?挂号之前,先看看你是否适合“冬病夏治”吧!
“冬病”到底是什么病?
顾名思义,“冬病夏治”治的是“冬病”,不就是“冬天得的病”吗?中医认为,“冬病”是由于自然界和人体阳气衰减才患上的疾病。
中医素有“天人相应”的健康观,认为人体的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春去夏至,自然界阳气渐至顶峰,人体也同样能量充沛,借着天时地利人和补养阳气、强化身体素质是当令而为。
▲冬病夏治正当时
秋冬来临,随着气候转冷,人体的阳气也逐渐薄弱,这时某些容易与寒邪(阳气最大的敌人)为伍的疾病就开始加重、肆虐。
春夏阳气旺盛,而且最旺莫过三伏天,抓准时机鼓舞人体的阳气,调理脏腑,趁深深扎根于人体的疾病渐渐缓解、松懈时增强抗病能力,以满满的元气驱散体内积累整个秋冬的寒湿之气。
有意思的是,“冬病夏治”四个字的首次合体是20世纪50年代的事儿。没错,这个治法是我现代人的神总结。
哪些常见病适合“夏治”?
经过对古籍深度剖析,现代中医发现,4类患者适合冬病夏治:
“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发作时如鲠在喉、换气困难的支气管炎哮喘;
称为“痹症”,始作俑者为“风寒湿三气杂至”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病、老寒腿;
中医叫“鼻鼽”,降温则鼻塞、“出清涕”、“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的过敏性鼻炎;
还有“不通则痛”的老胃炎,明代医生张景岳认为“因寒者十居八九”。
▲冬病夏治的能力范围很强
也就是说,在证型符合的前提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咳嗽、反复扁桃体感染、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痛经、手足冰冷、体虚反复感冒等疾病或亚健康表现,都是冬病夏治的能力范围。
3类人不适合“冬病夏治”!
有些患者看到自己正好有这些身体上的毛病,便兴冲冲赶到医院,想搭上三伏天的治病热潮,谁曾想被医生拒绝……
不是医生不讲理,可能是以下3大原因:
理由一:证型不对 !
举个例子,同样是哮喘,有一种是天冷易发,因寒而起,咳嗽不重,痰少,这叫【寒哮】;而另一种哮喘是因为脾虚、肺虚而发病,这叫【热哮】,两种哮喘的证型截然相反。
如果你寒哮,医生自然会乐颠颠的给你冬病夏治了,但你是热哮,凑热闹就真的没必要了……
▲皮肤敏感者不适合三伏贴等外治法
理由二:体质不行!
比如,有些人的皮肤对三伏贴、三伏灸、拔罐等外治法都非常敏感,可能会出现一些皮肤的不适,那医生也会建议你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另外,本身患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者、糖尿病患者、局部皮肤溃疡、有接触性皮炎、皮疹患者、瘢痕体质人群、孕妇,均不在医生鼓励冬病夏治的人群之中。
理由三:急于求成 !
冬病夏治最经不起的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过食肥腻辛发食品、久坐少动、忽视保暖,无异于帮助寒湿“留下来”,冬病夏治的效果也是分分钟消失不见。
另外,许多老顽疾存在已不是一年两年,冬病夏治从起效到“奇效”注定不会是立竿见影的。期待立刻起效的人还是别去医院了,以免失望影响心情,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想治好冬病,你还得做好4件事!
虽然三伏贴、三伏灸有效果,但并不是贴一下、灸一回你的病就好了。开始冬病夏治的疗程后,你必须注意4件事儿,治疗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反之治了也是白治!
注意一:不可贪凉
“夏治”正是依靠气血运行加快、毛孔开泄,便于外治药物经皮渗透等基本条件实施的。如贪一时凉爽,空调温度过低、吹电风扇过久会造成毛孔收缩、寒湿内闭。
注意二:莫食生冷
夏季最宜清淡饮食,进食过多肥腻、生冷瓜果不仅助湿生痰、还会耗伤阳气,延缓、阻碍病愈进程。
▲夏季贪凉,冬病夏治等于白治!
注意三:睡眠充足
夏季睡好“子午觉”——不熬夜、中午适当小睡片刻,是维护体内阴阳平衡最力所能及的事。
注意四:及时咨询
外治时,贴敷、针刺、艾灸等方法有可能造成些许不适,三伏补等内治方法也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