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省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工作大局,坚持谋改革、促发展,拼搏创新、苦干实干,着力强基层、补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全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做到精准施策
党中央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卫生计生事业迎来重大机遇。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出台了多个纲领性文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吹响了加快健康贵州建设的集结号。
实施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健康扶贫跟不上,脱贫攻坚打不赢。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集中火力,全力攻坚。
一是创新实施“四重医疗保障”制度。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统筹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覆盖全省所有贫困人口,2017年共有257.45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获得补偿37.47亿元。
二是精准实施大病专项救治。确定大病救治定点医院122家,对罹患13种大病(国家9种,贵州省新增4种)的2658名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免费救治。
三是慢性病兜底保障机制全面推开。全面推行慢性病管理“剑河经验”,将36种疾病纳入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医疗救助范围,对治疗医药费用进行专项医疗扶助。健康扶贫为全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做实做强基层,强力补齐短板
基层不强,医改难成。贵州省启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全省投入80亿元,从2016年起用3年的时间,大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创新实施并实现“五个全面建成”。在全国率先全面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全省各级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为全部154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配置9类设备和软件,实现了全省远程医疗“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和“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同时,全面建成乡镇卫生院(社区)规范化数字预防接种门诊、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全面建成全省医药综合监管平台、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基础平台。
二是“五个全覆盖”成效巩固提升。建立由县级医疗机构统一调度安排执业医师到乡镇工作机制,确保乡镇卫生院稳定配备2名以上执业医师;加快建立规范的校医配置管理和考核机制、健全新农合大病保险筹资承办管理运行机制、省政府出台《贵州省远程医疗服务管理办法》,推进远程医疗向重点专科、学科延伸。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公益回归
贵州省大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分级诊疗制度正在加快形成。全省所有三级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组建专科联盟15个;组建医共体101个,铜仁市全面推开医共体试点。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44.05%、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4.83%。
二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全面破除60多年的“以药补医”旧机制,强化政府办医责任,全面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方式、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机制,优化医疗收入结构,药占比下降到27.22%,医务性收入提升到31.91%,公立医院社会效率和运行效率持续明显提升。大力开展示范创建工作,在遵义、铜仁2个城市和余庆县、福泉市等10个县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市、县创建,余庆县的“三兜底推进城乡统筹”、福泉市的“四创四促”等改革在体制机制上全面创新突破,探索出了符合贵州实际的医改之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医保财政补助不断提高,实际报销比例保持全国前列。实现新农合跨省异地住院费用、大病保险“一站式”即时结算。
四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公开招标成效初显;第一批三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实施网上阳光采购。
借力加快发展,抓住人才关键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一是全面推进对口帮扶全覆盖。在国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贵州省66个贫困县人民医院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了国内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对口帮扶我省中医医院全覆盖;大力加强“5+2”和“2+3+N”专科建设,全省所有县级医院建成急诊急救科115个、重症医学科101个、其它重点学科646个。
二是大力实施“黔医人才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委属委管医院等国内一流医疗机构在3年内为贵州省培养200名学科骨干和管理人才,第一期70名学员参加培训;第二期培训班如期开班,培训学员增加到100名,培训医院增加到17家。
三是扎实开展“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工作。共聘请院士(专家)806名,37名院士在贵州省建立40个院士工作站(室),296名院士(专家)与贵州省各级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