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是世世代代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起来的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扎根在雪域高原上的这一医学宝库目前的发展状况怎样?在弘扬和传承藏医药方面又做过什么努力?遇到什么瓶颈?如何助力健康中国?10月9日至13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国中医药报》社承担的中央主流媒体新闻调研工作小组对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羊八井彩渠塘村风湿病研究基地及山南藏医医院进行了深入走访。
博物馆藏 诠释藏医药的博大精深
都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就要从他的博物馆开始,当然,想要了解藏医药的博大精深,也要从他的博物馆开始。
在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藏医药博物馆内,100余个藏成药品,100余个植物药材标本,满墙的《四部医典》著作,79幅唐卡挂图……以一幅震撼人心的面貌为我们揭开了藏医药的神秘面纱。
据西藏山南市藏医医院院长扎西次仁介绍,馆内收藏有藏药标本,藏成药,四部医典系列唐卡,100余件藏医传统器械,500余部藏医药古籍文献等。这些藏医文物古迹均是专家学者深入藏南地区乡村古镇征集、考证获得。希望通过这些历史遗迹让公众了解藏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向世人展示藏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采访现场,记者看到一幅《生命树》的唐卡,据了解,这是藏医学用树木的根、干、枝、叶来表达人体功能和疾病的变化,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和思想,同时,这也像一幅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理解,去记忆。
特色诊疗 用民族传统疗法为藏民保驾护航
因文化的认同、历史习俗等原因,藏族群众对藏医药尤其是外治疗法的认可和喜爱程度非常高,他们很多人只有在急病重症的时候才会想到西医。
据了解,藏医传统特色疗法就是以外治为主,借助器械和药物,从体外实施治疗的疾病治疗方法。以放血、火灸、外敷、角吸、涂擦、头浴、药浴、火罐等治疗技术,服务患者。
一位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正在进行涂擦治疗的29岁女患者索朗央宗(音译)表示,她患有椎间盘突出,严重时影响行走,在这治疗了两天,病痛得到明显缓解。在问及为何会选择藏医治疗时,她说:“我相信藏医,也习惯于看藏医,一旦生病,首先想到的也是看藏医。只有在一些大病、重急病时,藏医解决不了,才会选择去西医治疗。”
索朗央宗的主治大夫,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主治医师次旦介绍,涂擦疗法是用药水、药膏、药泥、药油与酥油调制,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时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相关药物的调配,目前该患者涂擦两次,治疗上以三到五天为一个疗程,然后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下一步诊疗。
另一位在山南市藏医医院进行药浴治疗的女患者表示,她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严重时影响行走,腿上还有伤口,且腿部发紫,现在经过三天半的药浴,身体非常舒服,伤口已经愈合,腿部也不再发紫,疼痛已经减轻。
山南市藏医医院院长扎西次仁介绍,药浴是将人体全身或手、足、腿局部浸泡于古法发酵与藏药配制的热水中,在药力和水的作用下,开放人体体表毛孔,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毛孔渗透到体内毛细血管和淋巴管,直达病变部位。药浴一般是一天做两次,七天至十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人的情况配合适病的药物进行泡制。
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及山南市藏医医院,还有随处张贴于医院墙上,介绍藏医药特色的各种宣传挂图,时时处处都在展示着医院做好藏医药科普知识的理念,也彰显了传承和弘扬藏医药的决心。
健康扶贫 雪域高原建起扶贫新村
受地理环境和特殊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在西藏,因风湿病致残致贫的现象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自治区这种高发疾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闫冰向大家提供了解决方案。
闫冰介绍称,2017年2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在高海拔地区因风湿病致贫的病人集中搬迁到彩渠塘村,希望通过这里的温泉水,结合藏医药进行治疗,也能解决一些因病致贫的问题,实现健康扶贫,并缓解他们的病痛。
2017年7月,来自那曲尼玛县、双湖县,阿里措勤县150户共162位居民搬迁到这里,为了落实健康扶贫,由自治区藏医院牵头,对他们进行藏医药的治疗,主要是治疗风湿病。藏医院在2017年7月份开始,派驻工作队长驻村里,对村民进行治疗。从2017年7月份至2018年2月份期间,藏医院工作组都驻扎在村里,对他们进行医疗、巡诊及村卫生室医疗人员的培训。
闫冰还介绍到,2018年2月,自治区主席齐扎拉到羊八井彩渠塘村调研时提出要求,一是要充实医疗队的力量,将羊八井彩渠塘村打造成自治区风湿病治疗的一个基地;二是该村都是因病人搬迁成村,这些村民不仅仅只有风湿病,还有其他高原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要对羊八井群众的大病治疗拿出治疗方案;三是对他们医保的转接要提出解决政策等。
为此,自治区藏医院挂牌成立了自治区藏医院羊八井风湿病研究基地,协调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成立藏西医结合的科研治疗专家组,同时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藏医药管理局设立了一个局级课题即“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康复研究”,先期拿出150万,专门用于救治村民的风湿病。
闫冰表示,设立这个课题一是将风湿病治疗作为藏医药参与健康扶贫、参与重大疾病防治的突破口,我们不仅要治疗,还要看到藏医药治疗的成效以及科研成效,扶贫成效,疗效上的成效等;二是设立这个课题还是为了对这些风湿病人实行免费治疗,同时也把他们作为一个研究对象,还为他们解决了医疗负担,这也是实现健康扶贫的一个方面,后期还会继续安排经费对他们进行治疗。
而针对大病治疗问题,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与拉萨市进行对接,分级进行管理,慢性病常见病由村卫生室、乡镇、县里解决,一些中病由县里会同拉萨市进行解决,涉及到大病,如心脑血管病、脑中风等则由自治区人民医院来进行兜底治疗,如自治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如癌症、脑瘫等就协调转移到区外进行治疗,目前已经有两位重病号转到了四川华西医院,这样做也对全村的所有疾病进行了全覆盖。
谈到这个村的未来计划时,闫冰表示,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会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今年五月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有关负责人来到西藏,针对风湿病治疗和藏医药参与治疗进行了指导,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藏医药管理局希望将来在经费及技术上能得到国家的支持。
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研究基地,将来还要将这里的村卫生室打造成一个小区域的卫生中心,依托他们的村卫生室,让藏医药全面参与到常见病、慢性病、大病、风湿病中来。同时,还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藏医药参与健康扶贫、参与重大疾病防治的一个点。目前正在向自治区政府积极争取,帮助建设村卫生室,并会按照乡镇卫生院的标准进行建设。还会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开辟藏药浴区域,对病人进行治疗。今年6月份,自治区已成立羊八井风湿病患者集中搬迁安置点医疗卫生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让自治区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发改委、人社厅、拉萨市政府、医保等部门全面参与进来,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的进展。
在研究基地,一位排队等待治疗的藏族老阿妈表示,她有风湿病,严重时已经起不了床,经过治疗,现在已经能够活动了。
来自尼玛县以放牧为生的46岁病人融央(音译)表示,他们全家于2017年8月27日搬迁过来,在这里治疗了一年,通过吃药、药浴治疗,现在身体得到好转,且治疗还是全部免费,他很高兴。问其生活来源时,他表示,现在干不了活,全靠国家补贴,目前每人每年补助5500元,病好后,他会好好干工作。
来自那曲双湖县的一位僧人表示,他来之前只能卧床,脚踝和脚底全部肿胀,且颜色呈深紫色,医疗队对他进行了两周走访,并进行了放血、涂擦和药浴,病痛得到缓解,目前在这里经过两个多月治疗,已经可以行走。
采访结束时,门口一位坐轮椅的藏族老百姓,正在等待着医生对他进行救治,我们拍下了他等待的背影。
人才培养 维护藏医药发展的生力军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而人才的培养既是行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那么,在继承和弘扬藏医药事业发展方面,藏医院又有哪些人才培养的计划?
山南市藏医院院长扎西次仁介绍,此前,由于人才缺乏,按照三级甲等民族医院的建设要求,医院内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技术力量、管理力量和学科带头力量明显不足。他表示,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藏医学的基础文字是藏文,而受到语言文字的限制,也限制了藏医学传承、发展与走出去的路子。
“藏医传统疗法有400多种,由于人才与语言的制约,许多传统疗法已经慢慢消失,很是可惜。”扎西次仁补充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山南市藏医医院与其他自治区医院想了很多办法。如山南市藏医医院坚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在岗培训、师承教育、重点培养、远程教学等多种方式,选派人员到区内外各大医院进行中短期进修深造,并承担了区内外藏医药后备力量的实习带教任务,在院内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师傅带徒弟拜师学艺活动,重点培养一批有潜力的本院自身年轻医务骨干。
扎西次仁称,山南市藏医医院要努力做好藏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做好藏医药文化的传承。目前,在发现、培养、举荐人才中,该医院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铺路搭桥,正在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扎西次仁表示,去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实施了藏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山南市藏医医院拿到了这个项目,未来要做好藏医药传承创新,借助现有平台,将专科专病继承下来,并结合藏医的经验,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建立藏医肿瘤专科,还有一个养老康复结合藏医药方面的一个想法等待实施,未来将从教育、科研、临床等全方位来展开工作。
采访结束后,调研小组戴上洁白的哈达踏上了归程。值此时节,拉萨市上空蓝天白云,碧空如洗,祥和一片。祈愿藏医药这块民族瑰宝能够在这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永放光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