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外发布,由该中心傅剑华、刘孟忠教授牵头的一项新辅助放化疗并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III期临床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于2018年8月9日正式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以下简称JCO)。这是JCO创刊以来,首次有中国医生主导完成的食管癌临床研究成果发表。
这一研究经过10年400多名临床患者的数据追踪和严谨统计,证明在传统的单纯手术治疗,切除肉眼可见病灶的基础上,术前通过放化疗在患者体内扩大范围“捕杀”肉眼看不见的癌细胞,能够有效地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有望超过50%,大幅度延长了生命。
食管癌在中国:
发病率与死亡率全球占比过半
项目牵头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主任医师、食管癌治疗首席专家傅剑华教授介绍,食管癌是世界上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发病例25.9万例,死亡21.1万例,超过90%的中国食管癌为鳞癌,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仅为20.64%~34.00%。
据了解,当前国际上针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最佳治疗方式尚没有充分证据。虽然已有来自欧美国家的研究曾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过探讨,但是仍存在样本量太少、最终结果不一致等问题,证据级别比较有限。而国内这一癌中的治疗普遍缺乏综合治疗的理念,虽然国外术前新辅助治疗已成趋势,但要在国内推行还缺乏有力的中国数据支撑。因此,对于中国、日本等食管鳞癌高发的亚洲国家来说,针对亚洲人群进一步开展此类研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此外,由于我国处于世界食管癌高发地区,加上大部分亚洲人群罹患食管癌都为鳞癌,这一研究相当于有望为我国大量的患者提供一套“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
十年磨一剑:
八中心通力合作 为患者续命
傅剑华介绍,这项研究从2007年启动,历经10年,由国内8家肿瘤防治中心共同参与,共入组患者451例,随机分组为术前放化疗组224例,单纯手术组227例来进行疗效对比,研究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术后长达三四年以上的随访追踪。研究发现,术前接受了放化疗的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缓解(也即,切下来的病灶经过病理检查,已经发现没有癌细胞)的达到43.2%。最终结果证实,术前放化疗并手术可延长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总生存,将食管癌患者的中位生存寿命延长将近50%。
傅剑华感叹,进行这样一项“十年磨一剑”的大型临床研究,是需要团队成员都能“耐得住寂寞”的。时间周期长,人员入组进度慢,依从性较差,医生和患者都对术前放化疗治疗模式的安全性有担忧,顾虑晚期患者的身体状况本来已经很差,承受不了放化疗毒副作用的痛苦。刚开始面对困难,大家只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坚持。坚持高质量地做好每一个入组病例,并不断优化研究方案。
随着研究的推进,疗效逐渐显现, 2011年如期进行了中期分析,结果证实了术前放化疗的近期疗效高,安全性好,研究者们有了更强的信心,患者的依从性明显改善,入组进度大幅提升,终于在2014年底完成全部入组目标。通过多中心的10年的通力合作,终归完成了属于中国研究者自己的优秀临床研究,奠定了术前放化疗并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模式在国内外的地位,这也将为优化国内外食管癌治疗指南,推广食管癌综合治疗,造福食管癌患者发挥重大作用,高水准地解答了国际食管癌领域的焦点问题。
新诊断患者中
三至四成适用新方案
傅剑华介绍,手术只能清除肉眼看到的肿瘤,无法抓住肉眼看不到的癌细胞。以往食管癌治疗失败,就是因为术后的肿瘤转移和局部复发,现在通过术前的化疗药物作用于全身、放射线疗法穿透病灶,其叠加效应更大,让病灶缩小,癌细胞数目、活性减少,在手术之前就扩大“捕杀”癌细胞的范围,达到肿瘤“降期”,可以低手术难度、控制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问题,可谓“一加一大于二”。
据介绍,目前中大肿瘤防治中心每年新诊断的食管癌病人就有1000多例,其中70%~80%属于局部晚期和晚期的病人,而其中有将近一半,也就是说所有新诊断的患者中,有30%~40%适用于这一新方案进行治疗,有望从中获益。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