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朗的笑声是邓铁涛的标志之一,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张敏州回忆,“最让人快乐的是查房后,一班人将邓老团团围住,逐个将临床、科研中的疑惑向邓老提出,充满智慧的邓老总能给人满意的答案,办公室常常回荡着笑声。”邓铁涛曾幽默地对年轻中医学子说,我是呐喊的中医,你们是彷徨的中医。他还生动地阐释,说经络不科学就好比是拿有线电话的模式去研究智能手机,“你这个手机叽里呱啦地响,没线的,能连到哪里去?不科学!”
外界看来,他是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的权威、泰斗,但在弟子们心中,他只是一个和父亲一样和蔼可亲的长辈。对于事关中医前途命运的问题,他据理力争、“寸土不让”,生活中,却从没和别人“红过脸”,只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都是朋友。
他其实和默默耕耘在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对患者的责任心,让他精勤不倦、锤炼所学;对事业的担当,让他在历史潮流中勇敢地擎起大旗。
盛誉背后,是每一个平凡日子的坚守。
剑胆与琴心
3天了,妻子高热不退、白细胞和血小板低下、肺叶大片阴影,几乎命悬一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邹旭回想起2003年的那个1月,仿佛还能感受到当时的寒意。他的妻子、急诊科护士长邓秋迎感染了非典型肺炎。1月28日一早,在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会诊的路上,忧心忡忡的邹旭向邓铁涛求助。了解病情证候之后,邓铁涛给出建议,并反复强调,要立刻停用抗生素和激素,用纯中医治疗。之后几天,邹旭在邓铁涛的指导下用药。6天后,邓秋迎的烧退了,不久就痊愈了。
那时,医学界还未研究出对付“非典”的方案,人人惶恐,谈“非典”色变。这也是邓铁涛首次接触“非典”病例,就敢果断停用抗生素和激素、改用纯中医治疗,让人不由地赞一声艺高人胆大。
这份过人的信心和底气不是凭空来的,背后是长期临床实践的点滴积累。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印象特别深刻,“虽然从医大半世,但他把脉、看舌象仍然十分细致,用药1克1克地推敲,不但自己仔细看,还经常与徒弟和同行商讨。”正如邓铁涛常用来勉励弟子的4个字:剑胆琴心。
琴心,不仅体现在谨慎诊治、用药精微、反复推敲,还反映在设身处地关怀患者的一个个细节。
2003年4月17日,一对来自湖南安乡的夫妇闯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直奔重症肌无力患儿小林的床前,拔下呼吸机套管和氧气管。这名12岁的患儿是他们的儿子,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意识模糊、面如死灰、嘴唇发绀,立即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经过5天治疗,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夫妇俩变卖房产所得的1万元已经告罄。他们在绝望中只能放弃治疗,签字愿意承担责任后果,这才有了拔管的一幕。
邓铁涛得知后,马上赶到病房,一看到小林,他就说:“孩子瘦成这样,单靠药物如何能起作用?”说完,他拿出准备好的5000元交给护士长,“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孩子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又对重症监护病房主任说:“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
随后,邓铁涛和医务人员研究治疗方案,想办法解决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还免费给小林提供中药强肌健力口服液进行鼻饲。4月28日,小林脱离了呼吸机,5月19日可以自行吞咽饮食了。
邓铁涛来到小林床前,得知这位慈祥的老爷爷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时,小林眼眶湿润了,在纸上写了歪歪扭扭几个字:邓爷爷,你为什么要救我?邓铁涛说:“学雷锋。希望你长大报效祖国。”
邓铁涛还总注意照顾患者的心理感受。汕头市有位重症肌无力患者张女士,多年来由邓中光(邓铁涛次子)代父亲通过书信诊疗,疗效稳定。张女士每次收到药方,必定打电话来问这个药方是不是由邓铁涛开的。她来电话不分白天黑夜,而且必须邓铁涛亲自接,否则她就不肯服药。邓铁涛总是不厌其烦地接听电话,好言相劝,让她安心服药。考虑到她经济困难,邓铁涛还不止一次寄西洋参给她。
严师与慈父
邓老生前曾经郑重地嘱托儿媳陈安琳:告别仪式要让学生代表与家人站在一起。从这个细节不难看出,他把弟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
对于两个儿子邓中炎(邓铁涛长子)和邓中光来说,他是慈父,更是严师。邓铁涛常向全行业呼吁,要培养铁杆中医,落到小处,他就从自己家庭抓起。“邓老常说,当你们自己的子女发高烧的时候,用中医中药还是西医西药,就反映你们中医专业思想牢不牢固了。”邓中光的儿子好几次扁桃体化脓,发高烧,体温超过40摄氏度,邓中光都用中药治疗,大多能在3天左右把烧退下来。
“文革”期间,邓中炎被分配到粤西怀集县一个叫做坳仔的地方。父子俩难得相聚,一见面聊的却全是中医。邓铁涛总是鼓励儿子积极面对困难,珍惜基层临床工作机会,利用中医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还常常指出邓中炎在治疗中的不足之处。
而对于弟子们来说,邓铁涛是严师,也是慈父。学术继承人邱仕君还记得第一次与邓铁涛单独见面时的情景。“邓老要求我在读研究生之前要读《古文观止》,还嘱咐我倒过来读。”邓铁涛还要求邱仕君练毛笔字,从隶书练起,每周练习后交给他,他总是认真地给写得好的字划圈。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是邓铁涛的“编外弟子”。她去香港支援“非典”治疗时,邓铁涛每晚都在家等着她和另一位专家林琳的电话。有一次,杨志敏发烧了,多日未退,不想让邓铁涛担心,就没有打电话给他。邓铁涛牵肠挂肚,打电话问吕玉波:“杨志敏、林琳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我?”杨志敏只好给邓铁涛打电话,把为自己开的药方告诉他,并留下联系方式。挂了电话不到半个小时,邓铁涛打来电话,叮嘱在药方中加一味鱼腥草,“幸好刚才要了你的电话,找不到你,我会坐立不安的。”
坚守与创新
1997年,广东省中医院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1998年底,该院又引进美国加州大学的人才,建立心脏外科手术的心脏中心,当时在全国中医院属首创。吕玉波担心:人家会不会说,我走错了方向?他征询邓铁涛的意见。没想到出了名的铁杆中医邓铁涛十分支持,兴奋地说:“这是好事嘛!”邓铁涛还亲自参与围手术期的中医治疗。“我们一定要吸纳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他强调,“不过,要记住我们的屁股坐在哪里。在提高整体疗效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促进中医发扬光大。”
邓铁涛是铁杆中医,但并不固步自封,晚年还经常读有关各类新技术的书,他说:“刚开始啃不动就慢慢啃。”张敏州回忆,邓铁涛提出中医也要进步,要与西医求同存异、取长补短。“邓老百岁之际,专门嘱咐我们团队,提出中医要多发科学引文索引(SCI)论文,教育并勉励我们,要有世界的眼光,要与时俱进,多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中医。”
邓铁涛在《中医现代化问题》一文中阐释:按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沿着验、便、廉的方向,想方设法提高防病、治病、养生、康复的水平,发扬其精华,与现代最新的科技相结合,从理论上争取有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这才是中医现代化之目的。
剑胆琴心是因为把患者放在心里,所以锤炼医术更精,设身处地多想;为严师慈父是因为把弟子放在心里,所以要求更严格,关怀更细致;坚守又包容是因为把事业放在心里,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意见都愿意采纳……这些优良品质并非高不可攀,向邓铁涛学习可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入手,在平凡岁月中修炼一个大写的“人”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李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