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聚焦两会|委员解析医养结合体系:应先“养”而后“医”

2018-03-08 09:38:39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养老成为热词之一。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曾八次提及养老,而今年,这个次数上升到十次。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纵观当前我国“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养老机构医卫资源配置不足与老年人过度医疗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医卫资源配置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人及其家属存在过度医疗。目前,老年人及其家属滥用、乱用药物,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的情况时有发生。过度医疗无疑会耗费甚至浪费国家大量医疗资源,这一现象如长期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社保收支平衡大局。

周汉民表示,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医养结合”体系架构的不完善。“医养结合”应该是先“养”而后“医”,以“医”补“养”。医疗服务在老年人生活中充其量只应扮演配角,养老护理才是重心。“养老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对伴有慢性病和身心功能障碍的老人而言,养老护理更显尤为重要。”

周汉民建议,一是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巡诊、送诊、转诊机制。周汉民说,这方面可借鉴日本的有关经验。日本很多养老机构,即便是专门接受重度失能、失智老人的机构,也几乎见不到常驻医师,而常驻护士的员额也大都保持在最低限度。养老机构共建或指定的医疗机构会定期安排各科医师到该养老机构上门巡诊,一旦机构中的老人有任何病症和疑难杂症,会被及时送到相关医院,视情况再次将老人转到合适的医院。这个机制一旦完善,就不用向养老机构投入大量医卫资源。

二是以社区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实施分级医疗转诊制度。周汉民建议,以社区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尽快实施分级医疗转诊制度,即每一居民都有自己专属的家庭医师,居民遇到情况须首先联系为其配属的家庭医师,由家庭医师判断该居民是否须送院治疗及应送往或转往什么级别、什么种类的医疗机构。在坚决贯彻医药分开原则的前提下,如家庭医师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就诊,只需在家中静养。如能贯彻这些举措,就能避免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的发生。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医卫素养和技能。应对养老护理人员实施“学历教育+国家资格考试”培养模式,为学员开设医学概论、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涉及医疗服务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实操课程等。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江军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聚焦两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医药要走出去,也要服务好基层百姓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详细】
聚焦两会|剧透!今年两会要办这些大事,将影响你的生活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伴...【详细】
聚焦两会|超简版!12字读懂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福利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在北京开幕。伴...【详细】
聚焦两会|今年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增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