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评论|培养更多标准化医生

2017-10-27 14:43:4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名医学毕业生,分配在不同的医疗机构,10年后水平差距悬殊

●从“半成品”到“成品”,从医学生到医生,规范化培训是必经之路

最近,北大医院儿科主任姜玉武给一名普通患者看病,患者拿出10家不同医院的病历本。他说:“大夫,您说的和其中一位大夫说的一样,但是和另外几位大夫说的不一样,我应该相信谁?”

在北京各大医院,类似的故事几乎每天都有。患者看病之所以“货比三家”,主要原因在于医生各有各的说法,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都不一致,患者无所适从。虽然看病跑几家医院费时费力,但谁都不想拿生命开玩笑,只能在比较中选择一位自己认为“靠谱”的医生。我国医疗资源本来就紧缺,重复就医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加短缺。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

从深层看,老百姓有病乱投医,暴露了我国医学教育与培养的短板,不同医院、不同医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较大。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医师的培养必须经过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毕业后医学教育包括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过去,我国医生的培养模式与医学规律严重脱节,医学生一毕业就当医生,医生的水平取决于所在医疗机构级别。一名医学毕业生,分配在不同的医疗机构,10年后水平差距悬殊。在国家级医院是国家水平,在县级医院是县级水平,在乡镇医院是乡镇水平。其实,医学院校毕业生只是“半成品”。从“半成品”到“成品”,从医学生到医生,规范化培训是必经之路。从2014年起,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动,在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之后,再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若干年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标准化医生,解决我国临床医师水平高低悬殊问题。

培养标准化医生,离不开同质化的生源。医生水平的差异与医生教育背景相关。我国300多万名执业医师中,有近50%的执业医师没有本科学历,仅有10%的医生达到研究生以上学历,跟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从国家重点院校毕业的医学生与从地方普通院校出来的医学毕业生,水平差距也是显而易见。不拉齐医学生源质量,就很难培养出标准化医生。可见,必须提高医学生的准入门槛,逐步实现生源的均等化,把好标准化医生的入口关。

培养标准化医生,离不开培训过程的标准化。在一些医院,住培生被当成廉价劳动力,干杂活多、做手术少。结果,培训结束后,不少外科住院医师没完成最基本的手术,返回医院后无法独立承担工作。不少带教老师不放手,不给学员机会,生怕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加剧医患关系紧张,导致住培医生学不到真功夫,“半成品”依然成不了“精品”。所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必须有统一的标准,不能随意任性,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医生是生命的保护神,必须有严格的培训和准入制度。只有培养更多的标准化医生,老百姓看病才不会“货比三家”。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邹林梅

果实与健康专题

精彩评论

网友评论仅为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文章

海淀家庭医生服务: 电话一摁 医生上门 北京海淀甘家口街道的李大爷,今年已经82岁,家在...【详细】
深圳医生取消编制 看病先去社区 日前,《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详细】
医生开证明 比 证明“你妈是你妈”还难 “证明你妈是你妈”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各类奇...【详细】
小榄试水家庭医生打通慢病服务“最后一公里” ​身穿黄色马甲、手提出诊箱、骑着电动车,穿梭于...【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