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亲历,一般人不会体会到大城市的医疗资源有多好,跟三四线城市差距有多大。
一位同事老家在河北保定,离北京大约150多公里,坐高铁进京用不了一个小时。两年前,这位同事的亲戚面部三叉神经出了问题,半边脸一挨就疼,不能侧躺、不能刮胡子、不能咀嚼,甚至吞咽都会引发疼痛。在保定市的各医院看了个遍,医生都说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切掉神经消除脸部知觉。
上个月,这位“保定哥”来到北京,在一家三甲医院做了个微创手术,现在恢复得不错。手术前,医生告诉他:“不用切除神经,手术不复杂、技术很成熟,我们这儿刚进院的年轻医生都能做。”
在100多公里以外,这个病就是疑难杂症,医生束手无策;而在北京这病就不是个事儿,“手到病除”。大城市和小城市虽然离得很近,但医疗资源差距就是这么大,如果跟县城相比,差距那就更大了。优质医疗资源“上大下小”带来的结果是:尽管国家医疗投入不断加大,而群众的切身感受依然是“看病难”。农村群众感受尤其强烈!
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能不能下沉到基层,解决百姓看病难?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这一问题。
那么,“医联体”真的能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吗?记者采访到了浙江的一些经验做法,有助于您详细理解这项改革的意义。
主城区内三甲医院,“扩展地盘”必须到基层
在杭州开车,司机以往最不愿意去庆春路——这里是有名的“医疗一条街”,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浙一医院、浙二医院、邵逸夫医院等全省最好的9家三甲医院,一天到晚里外都堵得水泄不通。“每天上班就像上战场。一个普通门诊医生一天要接待近百个病人,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浙江省人民医院的李医生说。
怎样才能让城市的医疗资源沉下去?以前浙江也有过尝试,可效果并不理想。譬如,规定省城医院的专家一次性在县里待4个月。可4个月期满医生回城,县医院又恢复了老样子。这样的下沉方式,城市医院也憋着火呢:自己的活儿都干不完,还要分出一部分骨干医生到基层帮扶?实在是顾不上啊!
这回浙江在机制上创新,规定主城区内三甲医院不能再扩大规模,要想“扩展地盘”必须到基层医院去发展分院,主动与基层“攀亲”。事实证明,这个“紧箍咒”非常管用:
浙江省人民医院主动上门,与位于偏僻山区的天台县人民医院等三家县级医院建立了“全面托管”关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与武义县人民医院确立了周期为10年的合作关系;浙一医院、浙二医院、浙江医院等大医院均与多个县区医院建立了紧密型合作办医关系……
您看明白了吧,这就是“医联体”。《意见》明确提出,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托管区域内县级医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专家下沉培养人才,为基层打造“带不走”的队伍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最关键的是人才要沉下去。浙江省规定,各医院下派的人,必须是‘孙悟空’式的人物,能力一定要强,否则成效就要打折扣。为了让专家能安心沉下来,下沉医生在个人福利待遇、年终考核、评优和职称晋升等方面都有很多优待。
“下沉的医生中,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为95.51%。一大批老医生也主动申请下沉到基层,实行导师制对基层医生进行传、帮、带。很多医院中高层干部下沉到县医院后,分别挂职医院院长、副院长或者科室负责人,对医院进行管理、技术、科研等全面指导。”浙江省卫计委主任杨敬说。
目前,浙江已有15家省级医院、39家市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了合作办医,对全省县(市、区)实现了全覆盖。每家县级医院平均都有10名城市三甲医院的专家常驻。如此,基层就有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上面这些做法,实际上也是医联体的内容。《意见》是这么说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牵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派出医务人员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效果如何?
省专家下沉,提升了基层的软件;资金下沉又提升了硬件。浙江省里每年安排两亿多元资金升级基层医院的“硬件”,许多县医院实现了华丽“转身”。“以前,天台县每年有几千例病人要到杭州等地的大医院治疗。现在,绝大部分在县里就可以解决。”天台县人民医院院长陈昕昳话里透着自豪。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
近年来很多地方已经在开展试点,建立多种多样的医联体模式。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已有205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相关工作,占地级以上城市总数的60%以上。
接下来,“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推进?《意见》也给出了具体时间表:2017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都要明确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到2020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
《意见》还明确,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这意味着,优质医疗资源不但要形成上下贯通的渠道和机制,还要加强横向联合、跨区域发展!也就是说,北京治疗三叉神经的医疗资源可以辐射覆盖到外地,“保定哥”再也不用专程进京来做小手术啦!有了中央的顶层设计,再加上基层的首创精神,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就能“搬”得动,下到基层能够生根、开花,百姓看病的愁事难事也就少了。
原标题:大城市医疗资源,能“搬”到基层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江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