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201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报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2017年1月9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2016年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2017年工作,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刘延东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出,2016年,中医药系统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勉励中医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进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刚才,李斌主任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2016年的工作成绩,对做好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16年中医药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6年是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中医药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发展中医药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统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观大势、谋发展,抓大事、勇担当,实现了"十三五"中医药工作的高点起步、高位开局。
一年来,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着重抓了以下五件大事。
第一,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卫生与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新征程,对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提出明确要求。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和战略规划纲要,举办专题培训班,动员部署,统一思想和行动。编制印发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及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发展、科技创新、"一带一路"5个专项规划,细化目标任务,实化政策举措。推动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深化医改规划等重点规划中对中医药工作提出任务要求。目前,河北、内蒙古、山西、吉林、广西、重庆、云南、宁夏等地出台了贯彻落实战略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已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的14个省份都对中医药工作进行了部署。新遴选江西、广东深圳、北京丰台、河南南阳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对中医药振兴发展政策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推动颁布《中医药法》。2015年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我们全力配合和协调有关方面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各项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法》并经国家主席习近平以第59号令签署颁布,将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对解决多年来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作出了制度安排,对于促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医药振兴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福祉具有划时代意义。
第三,推动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发表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白皮书系统回顾了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脉络,详细介绍了我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及成效,着重展示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和科学价值,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这个中华民族瑰宝的高度重视,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坚定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产生了广泛而热烈的社会反响。
第四,推动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担任召集人。我们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明确了贯彻落实战略规划纲要部门分工方案,推动出台了一批文件,形成了多部门合作、上下联动推动战略规划纲要落地落实的机制和氛围。与江西、海南签署了促进中医药发展合作协议,与5个省份共建中医药院校。河北、吉林、浙江、安徽、云南、青岛等地调整建立了中医药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第五,推动召开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2016年是新中国开启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为总结60年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新时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我们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评选表彰了60名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召开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刘延东副总理亲自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新形势下努力开创中医药高等教育新局面作出重要指示,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年来,不断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与活力,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新成效。
第一,以深化医改为动力,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动在深化医改大局中同步部署中医药改革工作,公立医院改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政策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向全国推广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合理确定中医按病种支付标准、中医门诊诊疗服务纳入首诊范围、创新中医诊疗模式等经验。完善局领导联系推进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中医药改革工作机制,启动医改中医药工作监测。安排专项资金69亿元支持250所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纳入《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并正式启动。制定实施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方案,推动局属(管)医院参与北京市医改。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总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实施的经验并启动"十三五"行动计划,夯实分级诊疗基础;制订试点病种分级诊疗服务中医技术方案,明确分级诊疗技术要求。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全国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管理专项检查,促进了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推进中医药应急、传染病防控和治疗艾滋病工作。各地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实践,江苏试点公立中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河南2家中医医院入选全省重点建设的6个区域诊疗中心规划;湖北成立中药饮片和中医护理质控中心,强化内涵建设;湖南出台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的意见,推进中医护理工作;云南总结推广绥江县中医药进家入户的经验;甘肃建立综合医院中医科与西医临床科室协作机制,重症监护室实施中西医联合抢救;新疆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维吾尔医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第二,以增加供给为重点,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势头良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服务扩大供给为重点,加快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印发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促进社会办中医,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遴选,中医药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型业态正加快孕育。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专项督查,已有23个省份出台了本地区的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已成为助推发展动能转化的有力抓手。北京启动中医药健康养老"身边"试点工程;天津实施医师区域注册制度;辽宁将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为5个功能区分类推进;上海探索中医适宜技术向服务产品转化和中医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的技术路径。
第三,以体系建设为驱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屠呦呦研究员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一批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科研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印发加强中医理论传承创新和加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两个若干意见,出台民族医药"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推进中医药科技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筹建中医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增11个重点研究室。完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验收,启动第二批基地临床科研专项314项。协调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利用,推进中药资源普查试点,深化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启动中药标准化项目。广东颁布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加强道地药材保护发展;贵州、福建、青海等地深入推进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第四,以强化支撑为根本,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启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启动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评选工作。举办第四期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高级研修班。成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开展规范化培训评估,推动学位教育与规范化培训衔接。做好中医类别助理全科医生培养及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继续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第五批1435名继承人通过结业考核。培养了5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及556名中医护理骨干。210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64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通过验收。新建122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2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遴选578名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对象。山东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战略,推动学经典、用经方、传经验;陕西、黑龙江、新疆兵团、宁波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以拓展渠道为突破,中医药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印发"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首次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推动中医药文化素养纳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新增32个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基地建设督导。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活动,组织中央国家机关科普巡讲活动12场,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普活动300余场。支持创作了一批中医药文化精品力作,特别是《本草中国》的播出,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促进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浙江编写《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已获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西藏推进藏医药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大连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巡讲活动。
第六,以合作共享为基础,中医药海外发展提速发力。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经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后,已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第二批国际合作专项,统筹推进中医药海外发展布局。深化双边多边合作,加强与俄韩新意等国中医药合作对话,积极参与对外谈判。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充分展示了中医药在健康促进中的独特魅力,中医药展成功亮相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中医药国际化分论坛再次"发声"博鳌论坛,主办第五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频繁亮相备受关注。稳步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医药服务贸易步伐加快。深化两岸四地中医药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惠侨工作温暖侨胞。四川与15个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建成一批海外中医中心;厦门利用区位优势,深化对台交流合作。
第七,以主体责任为牛鼻子,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圆满完成专项巡视,把巡视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紧抓在手上,制定方案、明确分工、压实责任,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在"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上集中发力,切实做到了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加强和改进局党组巡视工作,实现了对局直属单位巡视全覆盖。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医药行风建设扎实推进。
一年来,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获得感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途径更加丰富。以医疗机构为主体,养生保健机构和中医药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共同发展的中医药服务供给体系已初步形成。
--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内容更加多样。更多的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多的中成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更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覆盖人群超过40%。
--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利用进一步提高。2016年1-9月,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有4869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189个;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量为456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37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17.54%,中医类医疗机构出院人数184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127.6万人次,占总出院人数的14.91%,中医药总服务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
--人民群众获得中医药服务的满意率进一步提升。2016年1-9月,公立中医医院的次均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比公立医院的次均费用和人均费用低10.82%、23.54%,在减轻就医负担、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渐趋完善,人民群众就医可及性不断提高,目前,96.9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2.97%的乡镇卫生院、80.9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0.28%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本满足了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来之不易。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法、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与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共同构成了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的规划与政策的框架,极大地提振了中医药行业的精气神,更加坚定了振兴发展中医药的信心和决心。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发展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强有力推动的结果,离不开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关怀,离不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李斌主任的精心指导,离不开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全系统的奋勇拼搏。在此,我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各级领导、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向中医药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从全局出发谋划中医药发展,及时把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中医药的施工图,不断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与活力;二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丰富发展中医药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不断深化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机制,构建横向协调、纵向联动的良好格局;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久久为功狠抓落实,保持发展定力,盯紧重点工作,发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些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健康中国建设大局着眼,把中医药振兴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作出了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的内涵要义。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认识和把握。
第一,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看待中医药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当代的角度、未来的视野,深刻阐明了中医药的文化内涵、科学价值和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把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凸显了中医药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发展中医药提供了源源不断文化自信的源泉,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医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我国具有独特理论和技术方法的体系","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不仅充分肯定中医药学是我国独有的、原创的医学科学,更深刻指出了中医药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仍是当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资源。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从经济社会的大背景、时代发展的大潮流来研判中医药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强调"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这些重要论述,正本清源,拨云见日,把认识中医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中医药的高度自信和坚决态度,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第二,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定位中医药的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既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医药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的地位,也明晰了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的内在关系,还要求中医药发展也要以基层为重点、突出治未病、在卫生与健康政策中融入中医药内容、体现中医药特点、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是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深刻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卫生与健康发展之路。这就要求立足"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原则,把中医药、西医药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放到发展全局中一同谋划、一同部署,做到互学互鉴、各取所长,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举措,推动"强筋壮骨",实现与西医药协调发展,进一步放大这个"显著优势",为全球卫生治理给出"中国答案"、提供"中国方案"。
第三,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医药、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当前,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人们渴望在生命全周期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要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鲜明地提出了发展中医药必须遵循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举措都要向"服务于人民健康"聚焦和发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强调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整理","坚持古为今用,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民健康"。这些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具体举措,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服务人民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保护与继承、传承与创新、发展与利用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回答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在发展中服务人民。
第四,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保障中医药发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部署这个"过河"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导我们如何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强调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观察和处理问题的高超智慧,为保障中医药发展提供了现实答案和科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党中央负责的态度,坚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的主线,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突出问题意识,增强法治思维,全面深化改革,在建设健康中国的进程中不断激发中医药"五种资源"的潜力与活力。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治国理政、全面从严治党中,经常运用中医药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智慧引导和启迪人们如何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为我们树立了运用哲学观点、辨证思维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光辉典范。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中医药理论中汲取哲学智慧,不断提升自身哲学素养,熟练掌握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分析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一系列有关中医药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为新的历史时期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航向,这既是做好新时期中医药工作的根本遵循,更是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论。
(二)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挑战,是我们赢得主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第一,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总体看,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向好面将长期保持并不断放大。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引领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带动中医药与中华文化同步振兴,人们对中医药更加认同和信赖,这为中医药振兴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二是我国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这为中医药健康产业带来了广阔空间。三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稳步推进,大健康理念的确立与实践,必将促进卫生与健康发展模式的改革发展,同时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加快,我国将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健康问题,健康需求也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特点,这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提出了更高期望。四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多个重要规划对中医药科技创新作出重要部署,这为充分释放中医药的原创优势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价值越来越认可、越来越期待,这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第二,充分认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要求。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推动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由注重治已病向既注重治已病更注重治未病转变、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以中医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攻方向,向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和发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一要围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效益,满足人们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中医药需求。二要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开发中医药资源,产生一批适应市场与健康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释放新动能。三要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重在实效性的总体要求,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革,赋予新的内涵,进行创造性转化,进而融合新的健康理念,顺应新的健康目标,产生新的健康理论、实践和产品,实现创新性发展。
第三,牢牢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予更高期望。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根本任务,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体到中医药而言,就是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推进"四个建立健全"来发挥好"三个作用"。
"四个建立健全"是"三个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一要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就是要以中医药法为纲,加快完善法律体系,推动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中医药健康发展。二要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快完善政策和机制,构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体系。三要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就是要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中医药管理体系,完善管理职能,确保中医药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管到位,确保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要建立健全适合中医药发展的评价体系、标准体系,就是要改革中医药人才评价标准、科技评价标准,完善中医药人才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评价与评审体系,建立保障中医药服务质量安全、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并加快推进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打造中国标准、中国品牌。
"三个作用"是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一要在治未病中发挥主导作用,就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快构建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在健康评估、预测、干预等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发挥骨干作用、龙头作用。二要在重大疾病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就是一方面要努力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与特色,另一方面要强化中西医临床协作,开展联合攻关,形成中西医共同参与、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案,提高防治重大疾病的水平。三要在疾病康复中发挥核心作用,就是要增加中医药康复服务供给,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使中医药成为疾病康复的首选和重要手段。
第四,清醒认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新挑战。尽管机遇大于挑战,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服务体系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还不相适应,结构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能力不均衡、政策落实不到位尤其基层服务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二是发展方式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亟需改革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真正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三是人才队伍的结构和能力与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高层次人才缺乏、基层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四是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与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日趋繁重的发展任务与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快推动解决。同时,还存在传承创新驱动不够、支撑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固然有特定发展阶段的背景,也与我们思想认识不到位、改革创新不够有关,必须加以重视,下大力气逐一解决。
三、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做好2017年中医药工作
今年是推动《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全面落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党将召开十九大,做好中医药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发展中医药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中医药振兴发展为主题,以实施中医药法和全面落实战略规划纲要为主线,更加注重狠抓工作落实,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更加注重政策机制创新,更加注重健全服务体系,更加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巩固发展形势,厚植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2017年的中医药工作要点已印发会议讨论。这里,我着重强调几点。
第一,广泛开展学习宣贯,着力推动中医药法贯彻实施。大家知道,这部法来之不易,当前要以推动这部法出台的恒心、耐力、韧劲来抓好法的实施。一要广泛开展学习宣传。要把中医药法作为行业"七五"普法的重中之重,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法律释义,深入解读中医药法的立法背景、基本内容、主要制度。要加大中医药法的社会宣传,增强全社会学法、懂法、用法的自觉性。同时,要做好舆情监测,有针对性地释疑解惑、正确引导,为法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要加强配套文件建设。这部法可以说是中医药的一部"母法",要以此为根本,加强中医药法规体系建设。当前,要在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前,抓紧研究制订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分类考核、经典名方注册、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炮制及制剂备案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规范等配套法规制度,确保法律的各项规定得到全面落实。还要依据《中医药法》,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各地也要以此为依据,制定或修订地方性法规。三要推动修订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这部法就卫生与健康法律体系而言,又是一部"特别法"。我们要善于运用这部法的有关规定,主动与有关方面沟通协调,在与中医药有关的法律法规的修订完善中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医药法的内容,体现中医药特点。
第二,保持战略定力,着力抓好战略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有序稳步抓好落实。一要明确任务分工。尽快协调印发落实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分解重大任务,加强部门配合,联合出台并实施一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二要加强专题研究。要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新要求和战略规划纲要部署的新任务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专题研究,把"四个建立健全"、"发挥三个作用"、产业发展、创新体系等新要求、新任务的实施策略搞明白、理清楚。三要实施"十三五"规划及重大项目。要努力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充分发挥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同时,要抓好项目库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利长远、打基础、惠民生、带全局的项目。四要健全落实机制。要推进省局共建、部局合作,加强部门沟通,强化上下联动,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督导机制,全面推进项目绩效评价,构建各尽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抓落实的新格局。今年,要对各地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所有省出台并实施落实战略规划纲要的方案。
第三,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一要纵深推进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以参与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为重点,同步融入深化医改大局,确保中医药不缺位、有特色、见成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要全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发挥中医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做实做细签约中医药服务包。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落实差别化的政策措施,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建设方面,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方式,总结推广安徽、山东威海等地的实践经验,推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以及针灸、治疗性推拿等更多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实行"两票制",压缩中间环节、减少层层加价、降低虚高价格。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方面,落实好《关于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强化中医医院监管,开展大型中医医院巡查、中医医院评审和中药饮片专项检查。二要提升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能力和水平。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深化中医专科专病防治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临床重点培育专科和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推进中医诊疗模式创新,提高中医药防治能力和水平。启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三要发展民族医药。出台关于加强民族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民族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发布民族医医疗技术操作规范,支持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四要推进中医药健康扶贫。相关项目、资金、政策要对贫困地区倾斜,深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提升贫困地区中医药服务能力。
第四,增加供给提高质量,着力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充分发挥中医药"三个作用",从供给侧入手,以需求为导向,制定面向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服务包,着力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出台促进中医药健康养老的指导意见,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试点,推动社会办中医,确定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打造更多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百年老号"。二要创新服务模式。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实施中医药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进互联网+中医,开发中医数字化、远程医疗技术,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化、定制化,探索建立保障健康服务全过程的新模式,实现弯道超车。三要加强政策引导。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依法依规以多种形式投资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力量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劲旅"。
第五,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明天将召开全国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中医药科技创新工作。这里,我强调几点。一要加快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关键要素完备、运行协调高效的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改革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转化和激励机制,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要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古籍、老专家学术思想和传统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和保护,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夯实中医药创新根基。推进重点研发计划,以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究为突破口,力争产出一批类似"青蒿素"的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新药产品,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三要加强中药材保护和利用。协调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深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编制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试点。推进中药标准化项目,构建临床常用大宗中药饮片和大品种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标准体系。
第六,坚持高端引领,着力深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刘延东副总理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印发实施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继续推进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开展中医药长学制教育改革试点,协调推动中医药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规划,加强中医药师资培养与临床实践能力建设,强化人文通识与经典理论教学,健全省局共建高校工作机制,推动中医药院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位置。完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机制,扩大培训基地规模,加强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建立科学考核评估机制,提升规范化培训质量。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推进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做好同等学力中医专业学位衔接工作。开展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选拔及组织实施。新建一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继续推进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及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三要改革人才评价褒奖机制。完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评审和考试工作,探索评聘制度改革。评选表彰第三届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真正把秉持大医精诚风范、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师、名医评选出来。同时,引导他们严以律己、力戒浮躁、淡泊名利,自觉维护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称号的崇高与尊严。
第七,加大宣传普及力度,着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一要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挖掘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内涵,让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在生活、用在临床上的养生理念和方法鲜活起来推广开来,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要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推进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和科普知识传播基地,重视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体验,丰富传播手段,创新传播方式,构建传播体系。三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要站在保护文化主权的战略高度,全力配合有关方面做好藏医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确保我国在藏医药方面的主导地位。
第八,深化合作交流,着力促进中医药海外发展。要聚焦政策沟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推动中医药走出去。一要实施好中医药"一带一路"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国际合作专项,加快并统筹好中医药海外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让更多的"中捷中医中心"由点成线,打造"中医药健康一带一路"。二要深化政府间合作对话。加强双边、多边中医药合作对话,深化与东盟、欧盟、上合组织、中东欧、金砖国家等在政策法规方面的交流,加强中医师准入和产品注册等领域的合作。集中力量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共同筹备好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三要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开展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项目(ICTM)临床检测,召开ISO/TC249第八次年会,强化参与国际化标准组织活动的管理,加快推进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四要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完善政策措施,为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继续参与中外自贸区谈判工作,努力减少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准入壁垒。
第九,打铁还得自身硬,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意识,增强严的定力,保持严的韧劲,落实好《准则》和《条例》,把全面从严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巩固中央巡视和局党组巡视整改成果,建立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长效机制。二要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自觉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体现到向党中央看齐上来,体现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上来,体现到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体现到严格要求自己上来。三要加强行风建设。行风代表行业形象。药品回扣、天价中药处方,这一个个事件严重损害了行业的形象。要树立风险意识,增强预警防范能力,创造良好环境与氛围。要大力弘扬"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医德的深刻内涵,强化正面典型的激励作用,发挥负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切实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落实"九不准"要求,以良好的行业作风为中医药振兴发展保驾护航。
同志们,全面做好今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奋力开创中医药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推荐阅读:“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发布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池梦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