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苦实践
在进一步加强学习之后,我在临床上大有长进。1964年夏天,石门县乙脑流行,病死者无数,一次接诊一位乙脑病人,高热昏迷、抽搐不止、危在旦夕,经我辨治处方后竟获痊愈。藉此病例,我在当地医名大振,远近乡镇受乙脑侵害的危重患者接踵而至,我以温病学理论为指导在临床上屡获奇效,声名远播至周边县域,自此开始每日接诊病患百人左右,数十年来,这一情形竟持续至今。
在农村行医的22年,我的足迹踏遍石门县、慈利县、澧县数百个乡村,跋山涉水、日以继夜、拯危救难。见过许多的疑难杂病,治过许多的危急重症,其中很多病案之难、险、奇、急,至今回忆起来都有着特别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如1967年春季(3-4月间)诊治流脑案:病人周某,男,17岁,在当地医院被确诊为"流脑"。患者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抽搐,几天后昏迷,身发红斑、像开水烫的红疱,口中频频发出乌鸦一样的"呵、呵"叫声。医院下了"病危"通知,请家属将病人抬回家。刚走出院门,遇当地村民,建议到我处诊治。诊见患者高热(41℃)、昏迷、手足抽搐不止、角弓反张、双目上翻、口张不合,遍身有多处斑疹,舌黑而干燥,脉数而疾,便处以清瘟败毒饮,用的大剂量,以两张《湖南日报》的报纸包药。因其距家太远,让家属把病人留在医院内,立即煎药服用。由于药量很大,煮药用的是农村煮红薯的大吊锅,生石膏用到半斤(250g),生地、玄参等均用至1-2两。处方:生石膏250克,生地60克,玄参60克,栀子30克,连翘30克,黄连30克,黄芩30克,知母30克,赤芍20克,丹皮20克,淡竹叶15克,钩藤钩30克,羚羊角片30克,犀角片15克,甘草10克。用水煎后置冷,半小时喝1碗,频频灌饮,直到天明。第二日上午患者抽搐止,下午热退,晚间苏醒。病人获救了。此病例再次引起了当地的轰动,正值"流脑"流行期间的农民们,把大量的"流脑"患者抬到了我的诊室,以致每天要诊治多个"流脑"病人。当时我只有25岁,至今已50多年了,而这个病人周某仍然健在,算来现在他已经约70岁了。几年前,病人的哥哥来看望我,进门便称谢,一再感谢当年救命之恩。
如1969年诊治一个"大小便癃闭"案:那年冬天,大雪,一位村革委会的杨姓主任,当时40岁,在人民医院里住院10余日,大小便不通,昏迷不醒,医院通知病危,病人被抬回家去了。公社革委会主任派人去找我,我跑了几十里山路,到了病人家,他们家有三个木匠在那屋前的场子上锯木头,给病人制作棺材。我进去看那个病人极度消瘦,在医院住了10余天,7天没解大小便,昏迷了4天4夜,腹胀如鼓,双下肢浮肿。医院诊断是:"急性尿毒症"。住院期间导尿,尿量很少。查看患者脉象数大,舌苔黄腻,从舌、脉辨证是个实证,还有办法抢救。病人的两个弟弟都坐在病床旁边,有个木匠也在听我的诊断结论,那个木匠居然说:"病人这个样子了,还有办法吗?我看他绝对要死,不然咱打赌。"我说:"怎么赌法?你赌输了是不是不做木匠了?"后来这个木匠的小孩跟我学医生,现在还喊我师傅。怎么治疗?用什么方子呢?用治湿热癃闭的正方,方名滋肾通关丸。滋肾通关丸是李东垣的方,滋肾通关丸有一个特点就是用量的特点,黄柏、知母是肉桂的10倍。重点是清湿热,我记得当时用了黄柏、知母各30克,那肉桂只用3克。我想这不够,还加一个方,加什么方呢?加了个刘河间的倒换散,这个倒换散也是两味药,一味大黄,一味荆芥。表面上看大黄是通大便,荆芥是解表的,而实际上此方是治癃闭的。就用滋肾通关丸配倒换散,我还加了一味药,加味什么呢?加了麝香,用它通窍,醒神。把处方开好,并交待频煎频灌服。我说明天病人如果好些了你们就去找我,如果病人没反应就别找我了。第二天中午,他的弟弟找我去了,他一去我就明白了。我问:"什么情况?"他说:"解尿了",我问"什么时候解尿的?"他说:"天亮的时候解尿的,解尿之后,大便随后就通了,大小便一通,肚子胀一消,人就清醒过来了"。我说快去看病人。那天下大雪,我从雪地里跟那老弟走两步滑一截,走两步滑一截,从大山坡的雪地里,连滚带滑地到了病人家里。病人已经坐起来了,危险脱离了。三个木匠他们还在做棺材,我说:"你把这棺材卖了,他还只有四十岁。"40多年过去了,如果这个病人还在的话,也是八十开外的人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