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国医大师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2018-04-13 22:30:19来源:健康台

如1970年治疗的"急暴吐泻"案:盛某,男,27岁,是石门县的一个农民,在暑天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季节,因为天热,遂至田旁水沟喝了两碗生水。一会儿即感腹痛,随后上吐下泻不止,旋即昏倒田间。村民们遂将其抬至家中,当地医生急予之"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内服。但患者仍呕吐,且呕吐如喷、泻水如注,伴腹中痛。立即请人民医院医生来看病,给予西药治疗。但进药、进水则呕,大便泻泄无休止,药水下咽即吐,不能吃药,只有输液。但当时山区农民家输液没有条件,遂建议送人民医院抢救。而当时农村只有山路,没有公路,只能用担架抬。可当时患者病到什么程度呢?频频呕吐,频频泄泻,并且口张气短,声低息微,大汗淋漓,神志昏沉,于是大队(村)干部急忙把我找去。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病人吐泻不已,呈现两目深陷、面部肌肉凹陷、腹部凹陷(三陷症),面色晦暗、口唇淡紫、精神极差、神志昏沉,全身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细无力。西医诊断应为:"急性胃肠炎,低血容量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重,按道理,应立即送医院紧急抢救。但当时病人已经抬不动了,有十几里山路,送医院已然来不及,怎么抢救呢?中医诊断:吐泻暴脱。是脱证,故首先应该固脱。但当时病人呕吐不止,水难下咽,服药更不用说,故救脱须先止呕。第一个方,两味药,乌梅30克加干姜15克煎水,我亲自给病人喂药,一次只饮一口。喝第一口呕,过几分钟,喝第二口。再呕,再过几分钟,喝第三口,大概喝三、四口药后,药能下咽了,约半小时后呕吐基本缓解,呕吐缓解了,下一步就要固脱了。所以第二个方,用大剂量的附子理中汤加龙骨、牡蛎。服药2、3小时后,呕吐停止,腹泻缓解,手足转温,冷汗收敛。原方再进,一天一夜服两剂。再观患者舌淡苔少脉细,故第三方进附子理中汤合生脉散益气生津固脱。病人第三天起床了,1周后完全好了。

如1971年诊治子痫痉厥案:杨家岗女子杜某,女,20岁,农民。当时响应毛主席"626"批示,农村基层医院的医生们每天走家串户出诊,一天,我走到一个杨家大院,一位姓伍的支部书记在路上拦着我,他说:"我们这里死了一个人,你帮我看看。"我便跟他开玩笑说:"我是治活人的,人死了找我干什么。"他说:"这个人死了,还没冷。"我说:"什么时候死的?"他说:"天亮的时候死的。"一看,太阳快当午了,我继续跟他开玩笑:"现在还没冷,等下就冷了。"但我虽口里这么说着,却跟着他走进病家。当地人民医院已经来过两个医生看了,认为患者确实死了。病人躺在草席上,周围的亲属妇女们大哭,男人们在准备棺材。我去摸患者的脉搏,没摸到脉,她两手握固,四肢僵直,手指很硬,掰不动,我就试着把病人的手往上扳一下,而整个人都动了。腿也是硬的,我把病人的腿一扳,整个人也动了,臀部也跟着上来了。脖子也是硬的,我一扳她脑袋,脖子也上来了,用手能从脖子下面伸过去,这不就是角弓反张吗?四肢僵直,角弓反张,两手握固,口噤不开,喉中没有痰响,双目紧闭,整个人除了体温正常以外,跟死人一模一样。我当时思忖:按照常规,人死之后,应该是先冷而后僵,这是一个常识。而这个病人,四肢僵直,状若死尸,但是体温正常,这不是有疑问吗?我再次诊脉还是没摸到脉搏,于是我让人拿来一面小镜子,用湿毛巾擦干净,放在病人的口鼻上,30秒后拿开一看,整个镜面热雾腾腾。病人没死!我立刻要那些正在啼哭的女人们停止哭声,并立即把病人抬至床上。并让支部书记派人去烧竹沥、捣姜汁,然后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用开水一煮,用白酒消毒,给她针刺合谷。随后用筷子把病人牙齿撬开了,便灌竹沥汁和生姜汁,灌了大概二十分钟左右,患者喉中痰响,最后一声哼响,患者就苏醒了。患者醒后我仔细追问病史,方知患者已停经4月,断断续续出现四肢抽搐1个月,前一晚整夜持续抽搐,到天亮以为抽风死了。这是一个典型的子痫症,子痫昏厥。我察看患者舌红无苔,辨证为阴虚风动证,处方用大定风珠。我在她家里守了整整半天,把这药灌了进去,子痫症的病人不仅救活了,胎儿也保下来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国医大师孙光荣:养生需理顺“三焦”得长寿 现年75岁的孙光荣是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和中医...【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