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栏目

国医大师熊继柏谈成长之路

2018-04-13 22:30:19来源:健康台

致力教育

从一位高小学历的农村基层医生,突然调入高等学府担任教师,面对这样的身份巨变,我最初肯定承受了不小的压力。当时,校领导把《黄帝内经》的教学重任交到我手里,并直言:"《黄帝内经》教学缺少教师,所以才特地把你调上来。"虽说我对中医经典比较熟,但从未做过教师,可以说毫无教学经验,突然让我讲授堪称中医经典之首的《黄帝内经》,确实挑战太大。但此时并不容许我推卸和选择,惟有以一贯攻坚克难的行事风格啃下《黄帝内经》教学这块硬骨头。到大学不久,藉由一次书法诗词比赛,我作七言诗一首,名曰《书志》,来表达我致力中医教育的决心与志向:

书  志

十年浩劫似渺茫,放眼古今枉断肠;

毁誉穷通逐逝水,丹心铁骨傲冰霜。

终惭爝火照兰室,如坐春风仰岐黄;

志在活人继绝学,夜阑犹自点青囊。

1980年,学校送我到陕西中医学院参加全国《内经》师资班学习一年,回校后,我一边备课讲课,一边不论资历的听遍了几乎各科所有老师的讲课。同时,我还利用空余时间骑着自行车跑到湖南师范大学去听师范教授讲授的古文课。我是个敏于探究细节、善于抓关键点的人,在旁听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师范大学老师讲课很有规矩、很有技巧,从教学内容、讲课逻辑、板书方式、讲话技巧甚至板擦摆放位置、粉笔拿捏姿势等等,皆是我反复思索揣度、模仿学习的内容。通过悉心研究教学,我逐步摸索出讲好中医经典课的门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技巧和讲课内容,于是形成了我三十年来授课时特别注重的四个特点:一是注重知识性、逻辑性、趣味性;二是注重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四是注重讲透重点、讲清难点、剖析疑点。我讲课时,手中从不拿讲稿,但备课却十分精细,单是《黄帝内经》的讲稿,就写有100多本,对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不仅能记诵许多经文,并且对历代注家的许多注释也能记诵。我在教学技巧上的努力没有白费,结合自身比较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临床经验,最终营造出了甚佳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讲课第一学期,给被誉为最苛刻的西学中研究生班讲授《内经》,同时给77级毕业班全年级讲《内经》总复习课,两个班级学生投票,我以高票当选优秀教师;此后又八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只要我在讲课,大量学生辐辏其门,教室满座、门窗拥站,甚至过道走廊都挤满了旁听的学生。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担任教学工作30年,我主讲了五门经典课、主干课,《内经》、《难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内科学》,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超过8000学时。为了教学,我日以继夜地埋头学习,认真备课,汲取知识,钻研义理,真正的通过教学相长提高了个人中医理论知识,也为弘扬中医学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迄今为止,我在省内、国内作大型学术讲座200余场,先后赴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学院、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及各省市中医药学会或省级医院讲课,还六次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请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班和全国妇幼保健院院长学习班讲学。在全国讲学的过程中,虽然讲授内容变化繁多,但我主旨明确的突出了几个核心学术思想,即:"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学习中医经典,立足临床实践","中医看病三要素","中医诊治疑难病的思维方法","中医怎样诊治急症","治急症有胆有识,治久病有守有方"。就是这些我用心锤炼的讲学内容,在各地创造了学术讲座中的很多记录:如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作讲座,必须发门票,否则容纳不下;2006年一次在大学东塘校区的讲座,两千多名学生闻风而来,学校礼堂实在没办法容纳,只得临时现场调换到大学体育馆作讲座;如在香港浸会大学讲座,有全港医生和在校师生听讲,现场答疑解惑,随问随答且皆引经据典,听讲师生在叹服之余送我绰号"问不倒";在北京给全国中医优才班第二期学员讲课,从上午8:30讲到下午1:30,历时五个小时,学生仍不放我下课,提问的纸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并且大家高喊"我们宁可不吃饭,还要继续听";2017年底,在北京给全国中医优才班第四期学员讲课,讲课三个半小时,居然获得20多次掌声。我不是相声演员,更不是娱乐明星,学术讲座如此轰动,我想这与我的努力固然相关,但说到底还是中医这门学问魅力无穷、生机无限,而熊某人只不过是一位中医老骥而已。

一直以来,摆在全国中医教育者面前有一道难题--传统中医师徒授受教育与中医高等教育的结合难题,说白了,就是个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难题。高等教育毕业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基层医生虽有实践经验,但因理论知识局限而致使医疗水平停滞。为了尝试解决这样的矛盾和难题,2014年,我在全国首创中医临证现场教学课,专项培训中医基层医生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临床诊疗本领。具体方式是:由听课的医生们选送他们久治不效或诊断不明确的疑难病人,我在讲台上看病,数百名医生或高校教师在台下边看、边听、边记录,每一个病人从详细的望、闻、问、切到辨证分析、选方用药、剖析阐发直到开完处方,抽丝剥茧、引经据典的进行分析,直观即时的展现诊、辨、析、治、法、方、药全过程,不掺水分的剖析每一个病例,呈现立体完整的中医思维模式。这一创举对提高医生们的中医诊疗水平极有帮助,深受广大医生欢迎。从2014年开始,至今已举办44期,每期约4个小时,平均每场就诊12人左右,累计已诊患者500余人次;学员由最开始参加学习的骨干医生三、四十人发展至今,每次讲座现场听讲的人数已达300人以上,影响也由湖南省逐步辐射全国;所培训学员的范围也由最初的湖南本地扩大到江西、贵州、广东、河南、山东、福建、黑龙江、云南、青海、北京、湖北、河北、山西、安徽、浙江十余地。新颖的中医临证现场教学,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分别在2017年被《中国中医药报》(3月22日)和《健康报》(2月22日)报道。这是我在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大胆尝试与突破,特别希望这一模式能够惠及更多的中医传人,也希望以此方式树立更多人对中医临床优势的信心。

作为一名在教学的同时又坚持临床一线的中医工作者,我也藉由门诊的便利带教学徒,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已培养临床学徒100余人,每一位学徒都跟我实实在在扎根门诊、旁录病案数年之久。平均一年下来,每个学生都能够记录1万余个临证实例。现在学徒中有70余名正高职称,20余名副高职称,并已带出一批中医临床疗效较著的名医。这些学徒同样不仅有湖南的,还有广东、深圳、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北京、南京、上海、重庆、福建、浙江、香港、台湾等十余地中医学子。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中医学术的传承,多年来我亦笔耕不辍,常在教学与临证之余抓紧时间整理总结个人在临床、理论、科研、教学方面的经验与认识,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并撰写出版著作20部,其中10部是独立著作。如此孜孜汲汲、不辞辛劳,无非是为了传道授业、致力真传,期冀可以为我们中医队伍医疗水平、理论水平的提升尽献一己绵薄之力!七年前,年至古稀之际,我又作诗《再书志》以表志向:

七十岁再书志

杏林丛中一老骥;

勤勉艰辛步古稀。

千里征程任重远;

励志期颐奉国医。

扫一扫添加健康台订阅号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台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jkcentv@163.com)

责任编辑:刘文艳

果实与健康专题

相关文章

国医大师孙光荣:养生需理顺“三焦”得长寿 现年75岁的孙光荣是我国著名中医药文献学家和中医...【详细】
果实与健康列表